藏东粮仓青稞深加工,产业升级憧憬
在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被誉为“藏东粮仓”,这里的青稞,不仅是高原百姓的粮食,更是当地产业升级的新动力。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变革现场。
曾经,洛隆县的青稞加工仅限于传统的手工作坊,一天产量不过200多斤。因为时代的发展,单一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难以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青稞深加工,新机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洛隆县开始探索青稞深加工的道路。通过对青稞进行深加工,青稞挂面、青稞饼干等产品应运而生,青稞的附加值逐步提高。
产品 | 特点 | 市场前景 |
---|---|---|
青稞挂面 | 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 市场需求旺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青稞饼干 | 酥脆可口,便于携带 | 适合作为休闲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
2018年,洛隆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洛隆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85元。曾经的“藏东粮仓”,如今正通过青稞深加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青稞的价值,远不止于此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的特产,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未来的发展中,青稞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
案例分享走进洛隆县孜托镇格亚村其布达瓦的家,他正在给院子里的鲜花浇水。他家里26亩耕地有16亩种了青稞,收获了6000多公斤。
“留一些做口粮,剩下的全部卖给糌粑厂,每斤可以卖到两块一,比市场价要高一到两毛。”其布达瓦笑得合不拢嘴。
未来展望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藏东粮仓”已不再只出产青稞和糌粑。未来,洛隆县将继续推动青稞产业的深度发展,让青稞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在结束藏东粮仓青稞深加工,产业升级憧憬。后,我们继续探讨藏东青稞加工,创新应用引领未来。
洛隆县糌粑厂与当地380户农牧民签订了青稞种植和收购协议,每年收购青稞150万斤。这种订单农业模式,既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例如,农民米玛次仁家的3000公斤青稞,通过这种方式,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1元左右。
产品创新:提升青稞附加值洛隆县糌粑厂不仅限于传统糌粑的制作,还开发了50余种新产品,如青稞面包、青稞饼干等。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大大提高了青稞的附加值。2019年,洛隆县糌粑厂的年销售额达到32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