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增加,我国猪价步入缓慢下行通道
指标 | 数值 | 单位 |
---|---|---|
生猪存栏量 | 4000 | 个监测点 |
猪肉价格 | 28.95元/公斤 | |
生猪价格 | 18.22元/公斤 | |
仔猪价格 | 43.64元/公斤 |
生猪产能开始恢复。根据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数据,自2012年末、2013年初,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减少,尽管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有所提升,但我国生猪的供应能力仍受到了严重影响,生猪存栏量在2013年年末进入下滑通道,之后环保政策加剧了产能的下降速度。
环保政策仍将影响生猪产能恢复。今年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的最后期限,也将成为各地区执行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拆迁政策较为集中的一年,各省禁养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导致生猪短期集中出栏,消费淡季生猪供过于求,引发猪价下跌。
供给增加猪价下行近期,生猪价格连续回落,生猪价格的下滑对生猪养殖的盈利水平有何影响,面对市场行情的改变,养殖户应当如何应对?生猪价格连续15周回落,我国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在春节前后达到小高峰后持续回落。
猪周期步入下行通道,对各猪企来说更像一场“考试”,在成本管理和资金储备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自2003年6月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朱增勇认为,因为规模化提高、生产与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猪周期将会延长到5年左右。
短期来看,猪价仍以小幅下跌为主。由于适养区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较平稳,同时环保政策下禁养、限养区生猪存栏仍将会继续下降,由此生猪出栏仍将会温和增加,而猪肉消费量的季节性下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猪价不会持续大幅下跌,下跌空间和时间不大。
长期来看,因为生猪存栏恢复,市场供应增加,猪价有望逐步进入下行区间。第一,前期由于仔猪成活率较低,叠加春节后疫情防控因素,市场运输受限,仔猪供应紧张,推高了仔猪价格。
但因为年初各地疫情逐步过峰,2023年上半年生猪需求或将迎来较快恢复,带动猪价重回上涨通道,但因为生猪供给持续增加,下半年猪价将步入下行通道。
生猪供给增加,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价必然出现下跌。总得猪市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进入猪周期的缓慢下行通道。
讲完因为供给增加,我国猪价步入缓慢下行通道。,让我们转向猪价下行,养殖户如何应对?。
尽管近期生猪价格出现下滑,但生猪养殖盈利水平仍处于正常水平。据农业部数据,尽管猪粮比价由1月份的9.59:1下降至4月份的8.65:1,生猪养殖盈利水平出现下滑,但仍要高于2015年及之前生猪养殖的盈利水平,自繁自养养殖户出栏一头115公斤的肥猪盈利水平在200元左右,纯利润率在10%左右,属于正常的养殖盈利区间。
高效益推动产能扩张。中、大型养殖企业加速产能布局,新希望、双汇等饲料、屠宰加工企业也开始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布局上游养殖业,养殖高收益催生投机性的二次育肥。据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数据,今年3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1719.18万头,环比增长34.9%,同比增长13.7%。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猪肉产量为1468万吨,同比增长0.2%;生猪出栏19149万头,同比增长0.2%。
这是否意味着猪价上涨趋势进入尾声?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生猪距离产能释放高峰期越来越近,限制了生猪市场价格继续走高,但偏紧张的供应格局也封杀了近期的下跌空间。与此同时,饲料、防疫及仔猪成本等均有抬高,对猪价仍存在支撑。预计近期生猪市场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长期来看,猪价有望逐步进入下行区。
生猪产品进口已经显著影响国内猪肉市场,进口量的增加助推了猪价下跌。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3月份我国进口生猪产品23.73万吨,环比增8.4%;其中进口鲜冷冻猪肉12.40万吨,环比增12.4%,同比增8.1%。1~3月累计进口生猪产品68.48万吨,同比增19.5%;进口猪杂碎33.85万吨,同比增17.9%;进口鲜冷冻猪肉34.62万吨,同比增21.0%。
生猪养殖利润大方向可能偏于走弱。月内二育数量下降主要因价格整体处于下行通道,市场补栏二育积极性明显受影响,另一方面,月内肥标价差也同样出现回落,使得养殖户补栏二育积极性受到不利影响,二育出栏增加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
综合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情况,近期猪价下跌是市场对前期猪价上涨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所作出的必然反映,但不存在大幅持续下跌的可能。在未来,生产者应在重点关注农业部发布的我国生猪生产信息、大型养殖企业的生产信息、国家宏观政策、猪肉进口贸易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生产规划,调整存栏结构,控制生产成本,加强风险防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