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通过调节采食行为和数量来适应其营养需求
现在猪已经可以利用饲料中的大多数营养成分,尽管猪能调节自身的采食量去适应低营养含量的日粮,但是实际的自由采食量仍受到日粮物理性状的限制。例如,颗粒料可使采食量改善3%~12%,湿拌料可使采食量...
1、遗传:拱土觅食是最主要的特点。猪鼻子高度发达,拱土觅食,嗅觉起决定作用。即使是现代的舍食,饲以良好的平衡日粮,猪仍有拱地觅食的特征:采食时力图占据有利位置,有时前肢踏入食槽,将饲料拱洒一地。猪采食有竞争性,爱抢食,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长得快。
因素 | 描述 |
---|---|
饮水 | 保证饮水,饲料容积是由饲料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饲料内部的空气和水分间隙所决定的。 |
饲料形态 | 适宜的饲料形态,化学调节是通过调节葡萄糖、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矿物元素、游离脂肪酸、渗透压、pH值、激素等来调节采食量。 |
饲喂方式和时间 | 哺乳仔猪习惯用母乳来解渴和每隔40-50分钟就哺乳一次的生活方式。断奶后,仔猪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学会分辨饥和渴,并通过饮水和采食分别满足。 |
料型 | 颗粒料与粉料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少。 |
适口性 | 提高日粮适口性,刺激采食中枢,提高采食量。 |
激素水平 | 调节一些激素水平,提高采食量,利用激素对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加强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来提高采食量。 |
采食活动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活动之一,也是畜禽消化代谢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食物营养和水分在体内不断被消耗,以满足动物代谢需要,驱使动物显示采食行为。
1)保证饮水;
2)适宜的饲料形态;
3)饲喂方式和时间;
5)提高日粮适口性;
7)正确的饲喂技术。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猪的采食量,从而满足其营养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在了解了猪通过调节采食行为和数量来适应其营养需求。后,我们再来看看猪营养需求调节: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某养殖场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对颗粒料和湿拌料进行了物理性状的调整。颗粒料的应用使得猪的采食量提高了3%~12%,而湿拌料的应用则减少了猪的采食时间,提高了采食效率。通过调整饲料容积,养殖场成功实现了采食量的提升,进而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和养殖效益。
在母猪泌乳期,采食量的调控对母猪的繁殖性能至关重要。某养殖场通过对泌乳期母猪进行限饲,发现在泌乳期的最后一周自由采食的母猪,其胚胎成活率高于仅限饲最后一周的母猪。这说明,合理调控采食量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仔猪断奶期间,由于应激因素的影响,采食量明显下降。某养殖场在仔猪断奶期间,通过在饮水中添加草莓型香味剂,成功提高了仔猪的饮水量,减轻了断奶应激。这一案例表明,通过调节饮水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仔猪的采食行为。
未来趋势:精准营养与智能化调控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精准营养和智能化调控将成为猪营养需求调节的未来趋势。通过利用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猪只营养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智能化饲喂系统可以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等因素,自动调整饲料配方和采食量,从而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