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桂圆产业面临升级,传统种植模式需革新
泸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孕育了悠久的龙眼种植历史。如今,因为时代的发展,泸县桂圆产业正面临着一场升级的变革。传统种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革新成为必然选择。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13年 | 15万亩 | 2.5万吨 | 1.2亿元 |
2014年 | 15.5万亩 | 3.5万吨 | 2亿元 |
2015年 | 16万亩 | 5万吨 | 3亿元 |
从2013年到2015年,泸县桂圆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量和产值均创新高。这一切,都离不开泸县县委、县政府对桂圆产业的大力支持和科学规划。
传统种植模式的革新探索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果园管理条件。
推广良种高接换种技术,提高桂圆品质。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
打造大基地、大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桂圆产业,近三年,拨出1500万元资金发展桂圆产业。通过土地整理、农综、小农水、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项目的捆绑,泸县桂圆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泸县桂圆产业在升级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但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泸县桂圆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泸县桂圆的信息想要了解,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桂圆频道详细了解。
泸县供销社梁发伦李诗兵泸县龙眼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种植面积达16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潮、潮河、太伏、云龙、牛滩、兆雅集等镇,已建成四川省龙眼种植第一县,龙眼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8月20日,泸县副县长杜作文在2015四川•泸州•泸县桂圆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全县桂圆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挂果面积7万亩以上,预计总产量将达5万吨以上,创造历史新高,可有效增加果农收入。”
龙眼是泸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龙眼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县龙眼种植面积20.3万亩,2020年总产量达10万吨,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位居四川省第一,...
泸县是全国龙眼分布最晚熟地区,是全国龙眼优势布局县,全省龙眼种植第一县,素有内陆龙眼种质基因库和“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美称。
如今,基地建设已见成效,泸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其中海潮龙眼基地通过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为实施泸县桂圆产业化发展战略,泸县以“大基地、大品牌推动产业大发展”的理念,狠抓桂圆产业规模发展,扶持桂圆企业抓好质量创品牌。
8月27日,在泸县龙桥百花洲举行的2015年泸州桂圆展示评优会上,通过国家荔枝桂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厚彬等5位专家的色香味等综合评比,在105个桂圆参展品种中评比出了20个优质桂圆品种,而泸县就占了9个。
值得一提的是,泸县潮河镇后湾村3社徐怀泽的蜀冠桂圆、王庄村3社周世忠的玉玲珑桂圆、方洞镇增湾村8社叶开金的储良桂圆包揽了此次评优会的前三甲。
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种龙眼产业化经营模式,泸县龙眼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了大基地、大品牌和标准化种植...
二是泸县龙眼以鲜果就近销售为主,辐射半径小,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不能实现大规模的远途商业运输,与产业配套的产地预冷、冷藏运输链及冷藏库的建设与全县...
当下正是实施春播春管的好时节,为加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连日来,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邀请专家在龙眼基地开展龙眼良种高换技术培训,让广大农民掌握新优产品的管理技术,为龙眼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3月12日,泸州市龙眼良种高换项目技术培训会在泸县后湾龙眼基地召开,国家荔枝龙眼...
质、量双优,科技推广是核心
为提升桂圆质量,县农林局积极开展各类培训,进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以请进体系建设试验站、泸州市老科协的专家和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技术员,对各地农户进行理论与实践、多媒体与手把手相结合的多种方式的培训,有效推动了全县的桂圆生产管理水平。
同时,大力推广桂圆高接换种和标准化生产,以泸州荔枝、桂圆体系建设为载体,自2011年起,先后从广东农科院、华南农大、福建农科院引进20余个桂圆名、特、优、新品种试栽,成功选育出石硖、东苑3号等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沈薇王德平摘要分析泸县龙眼产业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泸县龙眼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泸县龙眼产业的发展,为全国龙眼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泸县,这座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县城,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其中,泸县龙眼种植历史悠久,素有“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美誉。如今,泸县桂圆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规模发展,基础建设见成效 泸县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实施“三位一体”及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施用专用肥统一的“三统”配套模式,狠抓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进桂圆产业的纵深发展。泸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其中海潮桂圆基地通过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桂圆产业,近三年,县政府拨出1500万元资金发展桂圆产业,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培训,进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从广东农科院、华南农大、福建农科院引进20余个桂圆名、特、优、新品种试栽,成功选育出石硖、东苑3号等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市场拓展,打造区域品牌 泸县龙眼以鲜果就近销售为主,辐射半径小,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为打破这一局面,泸县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龙眼产业化经营模式,泸县龙眼已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初步形成了大基地、大品牌和标准化种植格局。 泸县桂圆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只是,面对未来,泸县桂圆产业仍需持续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桂圆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打造区域品牌,让泸县桂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