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平顶山退休职工投身绿壳蛋鸡养殖,寻求新生活出路

尽管绿壳蛋是好东西,可毕竟这里地处深山,交通和信息都很闭塞,又因为规模小,无法批量外销,3000只蛋鸡每天生产的1800枚鸡蛋,仅仅靠卖给乡邻是远远不行的。为了帮助李占卿打开销路,分包北竹园村的镇党委副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多次到李占卿的养鸡场里,帮他出主意想办法。镇干部叶晨阳还利用微信平台在群里进行信息发布。刚刚上任的村第一书记王文生也在上任的第一天便来到养鸡场里了解情况,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绿壳鸡蛋进行宣传。

平顶山退休职工投身绿壳蛋鸡养殖,寻求新生活出路

在一片鸡舍前,63岁的李占卿提着篮子在收鸡蛋。一群群母鸡有的相互追逐,有的在他身边悠闲散步,有的自在地在土里刨寻着食物。“我养的这种鸡是从上海崇明岛引进的,属新柳系品种。这种鸡产的蛋是绿壳的,比一般鸡蛋含有更多的卵磷脂、锌、硒等微量元素。”李占卿说。

李占卿是平顶山市卫东区煤炭局的退休职工,他养殖绿壳蛋鸡的想法缘于老伴的病。2009年1月,刚刚退休3个月的妻子突然得了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多方救治,效果也不好。在郑州医院工作的女儿听说绿壳鸡蛋能帮助软化血管,对治疗老年人偏瘫有帮助,就从郑州的市场上高价买来让母亲吃。在药物的配合下,李占卿老伴的病竟然慢慢好了,有时候还能帮助做些家务,李占卿从中看到了养绿壳蛋鸡的光明前景。

平顶山市绿壳蛋鸡养殖现状

绿壳蛋鸡因产绿壳蛋而得名,其特征为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更为奇特的是所产蛋绿色,集天然黑色食品和绿色食品为一体,是世界罕见的珍禽极品,该鸡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喜食青草菜叶。

年份 养殖规模 产蛋量 年收入
2016 3000 1800 5
2017 5000 3000 10
2018 10000 6000 20
2019 20000 12000 40

如今这个处在大山深处的养鸡场渐渐有了名气,鸡蛋也开始在县城和周边乡镇打开了销路。“我这鸡蛋品质有保证,现在又有镇、村干部们帮忙进行销售宣传,不愁将来没有大的发展。”李占卿说。

“目前,仅这个养殖场已有8万羽蛋鸡,每天产蛋2万余个,四年下来收入不少,想想我当初返乡搞养殖也真是选对了,养殖绿壳蛋鸡前景就是好!”该养殖基地负责人李东艳高兴地说。2020年返乡租赁了一片山地,建起了占地690亩的养殖场,从此投身于绿皮蛋鸡的养殖事业。

通过分析平顶山退休职工投身绿壳蛋鸡养殖,寻求新生活出路。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顺势引入更具深度的话题——平顶山退休职工养绿壳鸡,探索养老新路径。

位于我国平顶山深处的北竹园村,一个宁静的小村庄,63岁的李占卿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别样的养老生活。他养殖的绿壳蛋鸡,不仅让他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更成为他探索养老新路径的得力助手。

平顶山退休职工投身绿壳蛋鸡养殖,寻求新生活出路
创业:从零开始,打造生态养殖

今年年初,李占卿拿出全部积蓄,又借了一部分钱,总共凑了20万元,开始了在家养鸡创业。他在自家门前租了50多亩山坡地,盖起了鸡舍,又买来铁丝网围起来。他从上海引进了3000只新柳系蛋鸡种苗,开始了养殖。李占卿坚持走生态养殖道路,他的鸡完全散养,不喂任何加工的饲料,让鸡在荒山上吃草叶、找虫子,饮露水、啄蚂蚱,基本上不生病。

拓展:从自给自足到市场销售 未来:打造绿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李占卿的养鸡场已有8万羽蛋鸡,每天产蛋2万余个。他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打造绿色品牌,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李占卿表示,他将继续坚持生态养殖,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绿壳鸡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健康的美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