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芝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芝麻新品种
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再创佳绩,成功选育出首批抗落粒、宜机收的新品种豫芝NS610和豫芝ND837。继此辉煌之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发力,成功破解芝麻抗落粒的基因难题,推出了豫芝8号这一优质芝麻新品种。
年份 | 事件 |
---|---|
1984年 | 杂交选育 |
1988年 | 育成品种 |
1993年 |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
1996年 | 引入我省试种 |
豫芝8号属于中早熟单杆型品种,生育期89-92天。株高160厘米左右,丰产条件下可达20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叶色浓绿,花冠微红,花期40天,叶腋三花,蒴果四棱,籽粒长卵形,白色,千粒重3克左右,含油量55.59%,耐渍耐低温,高抗茎点枯病、叶斑病,抗枯萎病,中抗病毒病。
在1990-1992年的河南省区试中,豫芝8号亩产60kg,比对照增产19.4%,居参试品种首位。1991-1992年参加该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62.69公斤和58.89公斤,分别比豫芝2号增产23.3%、比豫芝4号增产5.01%。1997-1998年,安徽省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7.9公斤,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2%。
豫芝8号适宜黄淮及江淮地区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一般亩产90-100公斤左右,春播的条件下,亩产可达150公斤以上。主要栽培措施包括:
适期早播:春播应在5月中下旬,夏播应在5月25-6月5日,最迟不能超过6月10日。
施肥:采用平衡配方施肥,即N、P2O5比例为1:0.5,施肥量每亩35-75kg,并适当配施K肥。
密度: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以每亩定苗1.0-1.2万株为宜,推迟播期可适当增加密度。
豫芝8号在四年的示范推广应用中,由于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良,广大群众欢迎,推广应用速度较快,已累计推广应用331万亩。
豫芝8号作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芝麻新品种,以其优异的品种特性和显著的产量优势,为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豫芝8号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豫芝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于1984年,利用有性杂交技术,结合多元病圃选择等方法,选育出的丰产、稳产、多抗、优质白芝麻新品种。自推广应用以来,豫芝8号以其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青睐,成为芝麻种植领域的佼佼者。
适期早播:春播应在5月中下旬,夏播应在5月25-6月5日,最迟不能超过6月10日。
施肥:采用平衡配方施肥,N、P2O5比例为1:0.5,施肥量每亩35-75kg,并适当配施K肥。
密度: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以每亩定苗1.0-1.2万株为宜,推迟播期可适当增加密度。
豫芝8号的成功推广,不仅为芝麻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豫芝8号已成为我国芝麻种植的领军品种,引领着芝麻产业迈向更高峰。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豫芝8号有望在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豫芝8号将助力我国芝麻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