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贵利用金荞麦秸秆加工饲料,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昔日一把草,今朝变为宝。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年产10万吨的“金谯唛”饲料厂正式投产,每年让10万吨新鲜金荞麦秸秆变废为宝,创造2000万元产值。
金荞麦,又名苦荞麦,是一种药用草本植物。2004年,石柱县天泉村村民袁仁贵,面对堆积如山的金荞麦秸秆,萌生了将其加工成饲料的念头。
项目 | 内容 |
---|---|
金荞麦秸秆产量 | 每年10万吨 |
产值 | 2000万元 |
就业岗位 | 近200余个 |
可行性怎样?市场前景如何?生产投入是多少?生产设备哪里有……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袁仁贵面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深入调研,寻找答案。
袁仁贵了解到,金荞麦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物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他决心将金荞麦秸秆加工成饲料,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只是,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袁仁贵面临诸多困难:金荞麦秸秆加工技术尚未成熟,市场需求不明确,资金不足,设备采购困难等。
为了克服困难,袁仁贵四处奔走,寻求支持。在当地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帮助下,他成功突破了技术难关,建成了日产150吨的全自动金荞麦饲料生产流水线。
金荞麦饲料的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反复试验,袁仁贵发现,用金荞麦饲料喂养出来的生猪等肉质优良,饲料供不应求。随后,金荞麦加工厂也落户在了五岗村,形成了金荞麦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袁仁贵的创新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他曾多次辗转于荣昌、成都等地,考察饲料需求,学习饲料加工及其配方。为了赶在来年金荞麦播种前建好饲料加工厂,他和家人、亲戚一道,没有回老家南川过春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荞麦秸秆加工饲料的路子走通了,并成功注册了“五岗”商标。如今,废弃秸秆经过加工成了饲料和有机肥,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保障了当地养殖业的饲料供应,有力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
袁仁贵:从质疑到接受,推动金荞麦发展袁仁贵,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荞麦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曾面临村民的质疑,但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使村民们接受金荞麦种植。他带领村民种植金荞麦,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荞麦秸秆的利用方式将更加多样化。未来,金荞麦秸秆将在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