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种植过程中,烂秧现象严重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同比增长 |
---|---|---|---|
2022年 | 18.89 | 5.38 | 2.1%、3.5% |
糯米,作为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只是,在糯米种植过程中,烂秧现象却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本文将深入剖析烂秧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烂秧现象的成因
1. 气候因素
烂秧现象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春季阴雨连绵,气温忽高忽低,导致糯米秧苗生长不良,容易引发烂秧。
选用劣质种子或保存不当的种子,容易导致烂秧。
2.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春季阴雨天气。
3. 做好土壤管理
深翻土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合理施肥,避免土壤湿度过大。
4. 加强病虫害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搭建防雨棚,降低雨水对秧苗的冲刷,减少烂秧现象。
灌溉时保持畦面湿润,避免积水,确保秧苗正常生长。
三、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糯米种植户为例,该地区常年受春季阴雨天气影响,烂秧现象严重。通过以上防治策略的实施,该地区糯米种植户的烂秧率从原来的30%降低至10%,产量提高了15%。
烂秧现象是糯米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通过科学的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烂秧率,提高糯米产量和质量。希望广大糯米种植户能够认真阅读本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糯米种植取得良好效益。
烂秧现象一般从播种到一叶期发生,表现为苗床上的苗无法正常生长,迅速大面积死亡。具体表现为腐烂芽、腐烂的现象,湿态的苗称为腐败。从苗床看,腐烂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苗床积水,导致根部缺氧,影响根系发育;二是土壤湿度过大,导致芽鞘腐烂;三是病虫害侵袭,如绵腐病、立枯病等。
针对糯米种植烂秧问题,广东茂名荔枝种植户张翼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合理灌溉:芽期以扎根立苗为主,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遇低温时灌水护芽。一叶展开后可适当灌浅水,2-3叶期灌水以减小温差,保温防冻,寒潮来临要灌“拦腰水”护苗,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
科学施肥:施肥要掌握追肥少而多次,先量少后量大,提高磷钾比例。齐苗后施“破口”扎根肥,二叶展开后,早施“断奶肥”。秧苗生长慢,叶色黄,遇连阴雨天,更要注意施肥。
病虫害防治:可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0%立枯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药时应保持薄水层。也可在进水口用纱布袋装入90%以上硫酸铜100-200g,随水流灌入秧田。绵腐病严重时,秧田应换清水2-3次后再施药。
通过以上措施,张翼的糯米种植烂秧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升。
未来展望糯米种植烂秧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难题。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防治措施,糯米种植烂秧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这也为我国糯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