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羔羊痢疾是羔羊常见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羔羊痢疾,这一听起来就让人担忧的疾病,是羔羊常见疾病之一。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腹泻、脱水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羔羊死亡。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羔羊痢疾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羔羊痢疾是羔羊常见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羔羊痢疾的预防
预防措施 具体内容
加强饲养管理 对怀孕的母羊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保膘保胎工作。
保持产房卫生 产房保持清洁卫生,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当。
消毒处理 在母羊临产前剪去其阴户部、大腿内侧和乳房周围的污毛,并用3%的来苏儿溶液消毒。
保暖与哺乳 羔羊出生后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吃足初乳,并要合理哺乳,防止饥饱不均。
预防接种 做好预防接种,每年秋季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

腹泻:羔羊出现剧烈腹泻,粪便呈灰白、黄白或绿黄色,恶臭。

脱水:因为腹泻的加剧,羔羊出现脱水症状,如眼部下陷、被毛粗乱、体力衰竭等。

其他症状:如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腹胀感痛等。

治疗羔羊痢疾,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合理用药。

土霉素:0.2—0.3克,加水灌服,每日2次。

呋喃唑酮:0.1—0.2克,加水灌服,每日3次。

磺胺脒、鞣酸蛋白、次硝酸铋、重碳酸钠混合后,加温开水20毫升灌服,每日3次。

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的羔羊疾病,了解其预防、症状和治疗对于养羊人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羔羊痢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在羔羊痢疾的预防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确保其营养充足,以增强其体质和奶水中的抗体含量。产房保持清洁,确保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母羊临产前,我们会剪去其阴户部、大腿内侧和乳房周围的污毛,并用3%的来苏儿溶液进行消毒。羔羊出生后,我们注重保暖,防止受凉,并确保其吃足初乳,合理哺乳,防止饥饱不均。最后,我们每年秋季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以加强其免疫力。

羔羊痢疾是羔羊常见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羔羊一旦出现痢疾症状,我们立即采取以下治疗方法:使用土霉素0.2—0.3克,加水灌服,每日2次;呋喃唑酮0.1—0.2克,加水灌服,每日3次;最后,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重碳酸钠0.2克混合后,加温开水20毫升灌服,每日3次。同时,我们还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羔羊尽快恢复健康。

去年秋季,我们接到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位养殖户的羔羊出现了严重的痢疾症状。我们立即赶到现场,对羔羊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我们判断为羔羊痢疾。我们立即采取了上述治疗方法,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羔羊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最终痊愈。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我们防治羔羊痢疾的方法是有效的。

羔羊痢疾多发生在冬春产羔季节,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生最多,7日龄以上很少感染。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2天。病初羔羊精神萎顿,垂头弓背,不想吸乳,腹胀感痛,不久即发生腹泻,粪便开始稠如粥样,渐成水泻,灰白、黄白或绿黄色,恶臭。到了后期,有的还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病羔羊逐渐虚弱,脱水,眼部下陷,被毛粗乱,体力衰竭,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