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猪脱肛是猪只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肠管脱出体外的疾病

猪脱肛,顾名思义,就是猪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肠管脱出体外的疾病。这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导致猪只死亡。那么,猪脱肛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猪脱肛是猪只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肠管脱出体外的疾病
猪脱肛的原因分析
原因 具体描述
应激因素 嘶咬、奔跑、剧烈运动等应激因素,以及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
病理因素 某些疾病导致的严重炎症,刺激直肠发生脱垂;体质虚弱,咳嗽可引起腹压增高,因而发生直肠脱垂。
生理因素 母猪过肥或怀孕后期腹压过高,子宫压迫直肠,肛门括约肌松弛等。
环境温度变化 猪控制体温的能力较差,气温降低时容易发抖,低温导致猪挤作一团,并扎堆。当有其他猪趴在某一头猪背上时,若这头猪突然咳嗽,腹压比平常高很多,而这一腹压的唯一释放途径是肛门,因此这时猪咳嗽容易导致直肠脱垂。
饲料因素 长期添加某些抗生素会引起猪只肠道菌群失调,形成便秘从而导致脱肛。
遗传因素 直肠脱垂与遗传有关,近亲交配,可使遗传缺陷表现出来,发病几率增大。

猪脱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猪的大肠末端、肛门里侧的部分脱出到肛门外。轻度的脱肛可能不会出现异常现象,较重的脱出部分表现水肿、溃烂、出血,严重的会出现大肠全部脱出。

针对猪脱肛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如避免猪只剧烈运动、嘶咬等。

改善饲料质量,确保营养均衡,防止饲料霉变。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通风。

在冬季注意保暖,防止猪只因寒冷而发病。

轻者可用温热的1%明矾水或0.1%高锰酸钾水清洗脱出的肠管,再提起猪的后腿,慢慢送回腹腔,做袋口状缝合或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95%的酒精,每点2-3毫升。

对脱肛严重的猪只,要进行荷包式缝合。 用消毒药水把针、线、剪刀、手术用具和手臂以及肛门所脱出的部分进行清洗消毒,对水肿的要用手轻挤把水肿的地方挤消,如果溃烂应剥去烂肉清洗干净,然后轻轻送入肛门内,然后缝合。

手术完后用地米和青霉素进行后海穴注射,用量酌情连用2-3次,一般3-5天内即恢复正常。

猪脱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成因、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猪只的生长状况,加强饲养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养殖事业保驾护航。

在乡村养殖户李大哥的猪场里,最近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挑战。他的母猪在怀孕后期突然出现了脱肛现象。这种情况对母猪的健康和即将出生的小猪都是巨大的威胁。李大哥紧急联系了当地的兽医站。

兽医到达现场后, 对母猪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认了脱肛的程度。兽医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用温热的1%明矾水清洗脱出的肠管,然后缓慢将其送回腹腔,并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95%的酒精,以帮助收紧括约肌。接着,用绳子将猪的后腿吊起,以减轻腹压,促进恢复。

猪脱肛是猪只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肠管脱出体外的疾病

在另一家猪场,养殖户王师傅发现,他的猪群中出现了多起脱肛病例。经过兽医的详细调查,发现原因竟然是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积累。饲料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饲料发霉,猪只摄入后,直肠肿胀,最终引发脱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师傅更换了饲料来源,并加强了饲料的储存管理。同时,兽医推荐了他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升麻、党参等,加入饲料中,以帮助猪群恢复健康。

案例三:环境温度变化引发的猪脱肛

在南方某养殖场,由于冬季气温骤降,猪舍内温差较大,导致猪群出现了频繁的咳嗽。兽医发现,这种环境温度的变化是猪脱肛的一个重要诱因。猪在寒冷环境中为了保持体温,会聚集在一起,一旦发生咳嗽,腹压剧增,极易导致直肠脱垂。

针对这一问题,养殖场采取了增加猪舍保暖措施,同时调整了猪群的饲养密度,确保猪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此外,兽医还建议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以增强猪只的抗寒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脱肛的发生率,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