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日常管理:关注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
越冬管理是我地区成鳗养殖的瓶颈。该场通过秋季育肥和加大水位保证了鳗鱼顺利越冬。10月份以后因为水温逐步下降,在保证吃食的同时,在饲料中加大脂肪含量,直到水温降至10℃停食停喂。在越冬期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水表结冰时及时破冰,以防冻上,确保成活率。
根据鳗鱼的不同生长期调节饲料的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视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日天,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饲料都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饲料失散,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生长期 | 饲料蛋白 | 脂肪含量 | 饲料量 |
---|---|---|---|
幼鳗期 | 45% | 6% | 2.5% |
成鳗期 | 45% | 7% | 2.5% |
饲料放置于固定食台,每1000平米可设置2-3个食台。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早、晚巡逻一次水池,观察鳗鱼进食情况,雨后检查排水等,防止漏水。
养鳗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土质良好,保水性强,避免酸性土壤,地势较平坦,注排水。
养殖期间每隔15天杀菌、杀虫一次,同时定时使用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此外每月使用2次大黄、黄莲、大蒜等中草药粉碎与饲料拌和投喂,这样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近几年来该场采取上市措施后成活率均在90%以上。
六、水质调控,高产高效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是鳗鱼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一是勤换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特别是在养殖后期需勤换水,并加大换水量。二是勤开增氧,塘口配备水车式增氧机,视天气情况调节增氧时间,在养殖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提高溶氧来改善池塘水环境。三是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在养殖后期由于塘存量大,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坏,我们每月用1~2次EM菌原露500克/亩,另外适当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七、水质指标检测,确保水质清新稳定在鳗鱼养殖日常管理:关注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确保鳗鱼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水质调控,鳗鱼养殖新策略的内容。
越冬管理:突破养殖瓶颈的关键举措 饲料调控:精准营养助力鳗鱼健康成长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养殖场每月进行2~3次换水,每次换水量约15厘米。在养殖后期,增加换水频率和换水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泼洒EM菌的时间。此外,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提高水环境质量。
病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养殖技术管理:规范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养殖场采用轮捕轮放的方式,根据鳗鱼的生长规律进行捕捞。当鳗鱼生长至7月份,有50%达到规格时,开始每隔1个月捕捞一次,捕捞前停食1~2天。这种养殖方式既符合鳗鱼的生长规律,又实现了高产高效。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推动鳗鱼养殖行业发展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技术的创新,我国鳗鱼养殖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养殖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为推动鳗鱼养殖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