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养鱼生长旺季,需关注水质、饲料、水温、光照、氧气、病害、水质变化、生长状况及环境适应

鱼类生长旺季一般在每年6--9月,此期间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也应当注意,由于气温偏高,鱼类易得病。

养鱼生长旺季,需关注水质、饲料、水温、光照、氧气、病害、水质变化、生长状况及环境适应
一、注意加强投喂

投饵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好、水质清新,可多投;反之,少投或不投。

饲料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好,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准。

投饵次数:上午9~...

9月是鱼类快速生长的最后一个月,而且临近成鱼的捕捞期,为夺取池塘养鱼高产,加强池塘的后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进入9月份,因为气温的逐渐下降...

三、注重水质调节

生长旺季鱼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所致。目前应用颗粒饲料养殖的最大问题就是鱼类排泄物增多,水体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四、防缺氧

夏季鱼耗氧量大,加之大量肥料及有机质的分解,极易引起池水缺氧,因此应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在没有增氧设备的地方,要按池水10%的比例灌注新水,同进辅以人工增氧。

五、光照

光是决定水域生产力优劣的重要因素。水中绿色植物依赖日光作能源将水体中的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就是网养滤食性花白鲢...

鱼在生长旺季摄食量大,应多投喂饵料。以养草、鲫、罗非鱼等为主的池塘,要投麸皮、饼粕、豆渣等混合饵料及嫩草、植物茎叶等新鲜饵料。一般情况下,日投粗料量应占池鱼总重的10%。

由于温度高,池水会由微碱性变成酸性而老化,严重影响天然饵料的繁殖,从而抑制鱼的生长。应每隔15天,亩用毕石灰15千克,对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因为水温升高,蓝藻大量繁殖,会影响鱼生长,蓝藻死亡后产生的有毒物质还可致鱼死亡,必须及时用生石灰、硫酸铜杀藻。

九、施肥

以加速追肥水的过程。严禁施用未经发酵的鲜粪,防止鲜粪中的病菌污染水质。施肥需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不要一次施肥量过多。9月份水温还比较高,鱼吃食旺盛,排泄物增多,有机质分解加快,加上气候多变,水质易变化。施肥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具体的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应根据鱼塘的水色和水体透明度来掌握,一般来说当池...

燕鱼需要清澈的水质,因此需定期少量换水 水质容易发生变化,此时需更加注意检查 ceecee 2.水温控制:燕鱼属于热带鱼,适宜水温较高。 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本地能猫燕 避免水温骤变对燕鱼造成压力。

光照需求:燕鱼 以促进生长和繁殖。 可使用专门的照明设备提供适宜光照。 需要充足的光照 根据燕鱼的品种和数量选择大小适宜的鱼缸。 根据燕鱼的品种和数量选择大小适宜的鱼缸。 加热器和照明设备, 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

由于天气炎热,水压降低,鱼群集水面呼吸,这就是“浮头”。要依据浮头的原因和轻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因投饵量大引起浮头,要及时增氧和加注新水,每亩用生石灰6千克或明矾2千克或食盐2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还要捞净水中杂物、残草、浮沫等。

针对养鱼生长旺季,需关注水质、饲料、水温、光照、氧气、病害、水质变化、生长状况及环境适应。的观点结束,现在看养鱼旺季,水质管理关键。

夏季养鱼:水质管理的黄金法则 1. 投喂策略:精准控制

在鱼类生长旺季,投喂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的摄食情况灵活调整。天气晴朗、水质清新时,可以适当增加投饵量;反之,则应减少或停止投饵。精饲料应在半小时内被鱼类吃完,青饲料则需在当天吃完。合理的投喂次数和量有助于维持水质稳定。

养鱼生长旺季,需关注水质、饲料、水温、光照、氧气、病害、水质变化、生长状况及环境适应
2. 后期管理:确保高产 3. 防治鱼病:水质是关键

鱼类生长旺季水温较高,水质变化较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污染水质。因此,应加强水质调节工作。定期加注新水,每7至10天一次,每次加水15至20厘米。在水质恶化严重时,可采用换水措施。

夏季暴风雨多,新鲜水会使鱼变得异常活跃。池水水位上升或暴满时,要加强管理,防止鱼逃逸。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管理鱼类生长旺季的水质,确保鱼类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