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金针菇出菇期,需科学管理肥水

一、培养料配方及制作

金针菇的培养料配方较为简单,一般采用棉籽壳、木屑、麸皮、玉米粉、糖、复合肥和碳酸钙等原料。具体比例为:棉籽壳35%,木屑40%,麸皮18%,玉米粉2%,糖1%,复合肥2%,碳酸钙2%。将原料拌匀后,调含水量在60%-65%,pH值在6.5-7.5之间,装入低压聚乙烯塑料折角袋中,料高15厘米左右,压紧后在料的中间扎一个深10厘米的孔,然后封好口。

金针菇出菇期,需科学管理肥水

菌袋制作包括配料、装袋、灭菌和接种等环节。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低压聚乙烯塑料折角袋中,料高15厘米左右,扎孔封口后进行常压灭菌,100℃蒸气中保持12小时。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进无菌室,散放让其冷却,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接种按无菌操作进行,并随即复原封口。

三、出菇房管理

出菇房应设上下对流窗,门窗均装上80目纱。将发好菌的菌袋搬进出菇房,置于用水泼湿的地上,袋与袋之间留一定间隙,每5行留一条通道,做好降温、增湿工作。白天封闭门窗,晚上打一通风窗,促使温度下降。菇房的墙上可挂上草帘,向草帘喷水,这样既能增湿,又能隔热降低温度。

金针菇出菇期不宜直接向子实体和料内喷水,一般采收二潮菇后培养料就严重缺水,很难 出菇。改变常规的管理办法,在金针菇出菇期适时加强肥水管理,可以出菇3~5潮,而且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小而有光泽,无须搔菌。移袋前,在菇床上铺薄膜,膜四周抬高2厘米,向膜内加入0.5厘米深的水。

五、病虫害防治

金针菇出菇期易发生病虫害,如黑腐病、菌核病、白粉病等。防治方法有:1.菇房要经常使用3%的漂白粉液,或0.2%土霉素,或0.2%3B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喷敌杀死,杀灭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杀虫剂。2.在子实体形成后,可喷植物生长抑制剂B9,提高金针菇抗高温、抗病能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六、采收与分级
级别 菌盖直径 菌柄长度 菌柄颜色 鲜度
一级 1厘米左右 15厘米 洁白
二级 1.5厘米以下 不足13厘米 黄色至淡茶色
三级 2.5厘米以内 不足11厘米 淡茶色到褐色

金针菇出菇期的肥水管理是保证菇体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菇房消毒,确保生长环境清洁
金针菇出菇期,需科学管理肥水
金针菇分级,品质一目了然

金针菇分级有助于了解其品质。一级金针菇菌盖未开,直径约1厘米,菌柄长15厘米,菇色洁白,鲜度好;二级金针菇菌盖直径1.5厘米以下,菌柄长度不足13厘米,菌柄基部1/3为黄色至淡茶色;三级金针菇菌盖直径2.5厘米以内,菌柄长度不足11厘米,菌柄1/2淡茶色到褐色。

创新肥水管理,提高产量与品质

金针菇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一般秋季气温降至20°C以下时接种栽培较为可靠。出菇期肥水管理技巧包括:避免直接喷水,保持菇房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适时补充营养液等。

金针菇栽培与采收,细节决定成败

金针菇栽培过程中,配料与装袋、灭菌与接种等环节至关重要。采收时要注意金针菇的生长状态,适时采收,以保证品质。采收后,要及时处理培养基,让菌丝恢复生长。

金针菇的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