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芭乐棒盘孢枝枯病:一种危害芭乐树的真菌性病害

在福建省,有一种名为芭乐的果树,它不仅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更是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只是,芭乐树却面临着一种名为“棒盘孢枝枯病”的真菌性病害的威胁。这种病害如同芭乐树的“隐形杀手”,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芭乐棒盘孢枝枯病:一种危害芭乐树的真菌性病害
一、症状识别
症状 描述
病叶 叶片上出现褐色至红褐色病斑,略凹陷,长椭圆形或不规则长条形。
病干 树皮病斑呈褐色至红褐色,略凹陷,长椭圆形或不规则长条形。树皮组织坏死或干腐后,多呈纵向龟裂,少数黄向龟裂。
分生孢子盘 病部表皮上产生红褐色或淡褐色小点,即为分生孢子盘。
枝条叶片 病部上端枝条叶片逐渐黄化、脱落。
二、病原解析

病原菌名为Coryneum psidii Sutton,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孢目。分生孢子呈盘垫状或盘状,着生在病枝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呈褐色或淡褐色,大小为73.2―134.2微米×158.6―292.8微米。分生孢子梗圆柱状,偶有末端曲梗状,端部略膨大,表面光滑,分隔,无色至淡褐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或棒状、宽棒状,直或略弯,具3―6个假隔膜,表面光滑,褐色,大小为12.2―17.1微米×40.3―47.6微米。

三、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棒盘孢枝枯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及地表越冬。

翌年遇雨及灌溉水放射出分生孢子,侵染寄主。

在株丛上不断繁殖,积累病原,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发病条件主要包括高温多雨的气候和密植、通风不良的果园。

四、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剪除病枝或清除死亡病树,搞好果园卫生,减少侵染菌源。

药剂防治:结合炭疽病、褐腐病等的防治,喷雾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或80%炭疽福美等药剂。

此外,还需加强果园管理,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芭乐棒盘孢枝枯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芭乐树的真菌性病害。了解其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有助于果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害损失,保障芭乐树的健康发展。

病害概述

芭乐棒盘孢枝枯病,病原菌为Coryneum psidii Sutton,是一种危害番石榴枝干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在福建省的首次出现,对当地的芭乐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病害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枝干上出现褐色至红褐色病斑,病斑略凹陷,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长条形。因为病情的恶化,树皮组织会坏死或干腐,病部表皮上会产生红褐色或淡褐色的小点,即分生孢子盘。最终,病斑环缢枝干一周,导致枝干枯死。

芭乐棒盘孢枝枯病:一种危害芭乐树的真菌性病害

芭乐棒盘孢枝枯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及地表越冬。翌年遇雨及灌溉水放射出分生孢子,侵染寄主。在株丛上不断繁殖,积累病原,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雨季和灌溉不当是病害传播的关键因素。

人工防治:及时剪除病枝或清除死亡病树,搞好果园卫生,减少侵染菌源。

药剂防治:结合炭疽病、褐腐病等的防治,喷雾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或80%炭疽福美等药剂。

案例分析

福建省某芭乐种植户李先生,其果园在2019年首次发现芭乐棒盘孢枝枯病。经过调查,李先生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治:剪除了病枝,并加强了果园的卫生管理;在雨季来临前,对果园进行了药剂防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先生的果园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芭乐树的生长状况逐渐恢复。

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