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芹菜斑枯病是芹菜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大棚芹菜斑枯病的发生。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在85%以上。但高温干旱、夜间结露、缺肥、缺水和植株生长不良等情况下都易发病。
症状 | 描述 |
---|---|
叶片 | 叶面出现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明显。 |
叶柄或茎 | 产生油渍状长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病斑,中央密生黑色小点。 |
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植株上采种或选用2年以上的陈种子。
施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发病初及时摘除病叶、脚叶、拔除病残体,集中沤肥或深埋,减少病原菌,保证棚室干净卫生。
放风排湿。棚室注意放风降温,可控制病害发生。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高于20℃时要及时放风,夜间气温控制在10-15℃,缩小昼夜温差,防止结露。忌大水漫灌。
2. 药剂防治
芹菜苗高2-3厘米时,应开始喷药保护,药剂选用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600倍液,2%农抗120,200倍液;1:0.5:200倍波尔多液,以后每隔7-10天喷药1次。
大棚芹菜斑枯病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严重影响芹菜的产量和品质。据统计,发病田块平均减产15-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芹菜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 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晒2-3天,杀死沾附于种皮上的病菌,提高发芽率。
3. 病残体处理: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沤肥或深埋,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 药剂防治:根据病情,合理选用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
六、案例分析二、发病条件解析
邢台市沙区的大棚蔬菜种植中,芹菜是主要作物之一。只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芹菜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了芹菜的产量与品质,也给菜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对芹菜病虫害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芹菜斑枯病,又称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龙病”,是大棚芹菜的重要病害。其症状表现为:芹菜长至10片真叶后,沿嫩叶叶缘会出现缺绿斑,随后变褐、坏死,严重时病株心叶变黄枯死。
五、防治策略与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芹菜斑枯病,以下措施值得参考:
加强栽培管理: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脚叶,拔除病残体,集中沤肥或深埋,保持棚室卫生。
药剂防治:芹菜苗高2至3厘米时,开始喷药保护。可选用的药剂有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至600倍液、2%农抗120 200倍液、1:0.5:200倍波尔多液等,每隔7至10天喷药一次。
通过上述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大棚芹菜斑枯病的发生,提高芹菜的产量与品质。未来,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