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蚕豆锈病是蚕豆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锈斑

症状描述 影响
淡黄色小斑点 初期夏孢子堆形成
叶片褪绿 叶尖和叶缘变黑焦枯
整株变黄 叶片逐渐枯萎
基部叶片卷曲或枯落 残留叶柄及中脉

蚕豆锈病,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病害,正悄悄地侵蚀着蚕豆的产量。在蚕豆叶片上,那些黄色或橙色的锈斑,如同一个个警告信号,预示着潜在的灾难。

蚕豆锈病是蚕豆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锈斑

在叶片背面,淡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张,形成夏孢子堆。这些孢子堆如同蚕豆叶片上的恶性肿瘤,吞噬着健康的细胞,导致叶片逐渐失去活力,最终枯萎。蚕豆开花结荚期,叶片先褪绿,由淡绿变成淡黄色,叶尖和叶缘变黑焦枯。有时整株变黄,叶片由下而上逐渐枯萎。有时基部叶片卷曲或枯落,残留叶柄及中脉。

蚕豆锈病,这个隐形杀手,在各产区均有分布,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蚕豆的产量和品质。

在2020年,大理州蚕豆锈病发生严重,究其原因,一是蚕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且连片种植,二是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为锈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

为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间作对蚕豆锈病发生及田间微气候的影响,我们以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发现间作系统氮肥调控下田间微气候变化与蚕豆锈病发生密切相关。

正蚕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只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种植方式和防治措施,蚕豆锈病时常困扰着种植户。

叶片发病后,最先出现黄白色斑点,不久变为红褐色近圆形的突起疤状斑,外围常有黄色晕圈。蚕豆出苗后冬孢子萌发为担孢子,靠气流传播到蚕豆叶片上, 形成性孢子器,再形成锈孢子器。北方零星发生,对产量有轻度影响。

为了防止蚕豆锈病的蔓延,

选用早熟抗病的高产品种,早种早收,避过发病盛期。

实行轮作,可以豌豆以外的作物进行轮作。

做好开沟排水,低洼地应做高畦、深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

清除病株残体,实行深耕。

在开花接荚期,如遇多雨年份,可喷射0.4度石灰硫磺合剂,或120—150陪的硫化钾溶液3—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探索高效防治蚕豆锈病新途径

在云南省大理州,蚕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深受农民喜爱。只是,蚕豆锈病一直是困扰蚕豆种植的难题,严重威胁着蚕豆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农技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防治蚕豆锈病的新策略。

蚕豆锈病是蚕豆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锈斑

一、科学选种,抗病品种先行

针对蚕豆锈病的防治, 要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在大理州,农技部门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筛选出一批抗锈病能力强的蚕豆品种,如“云豆1号”、“云豆2号”等。这些品种不仅抗病能力强,而且产量高,深受农民欢迎。

二、合理轮作,降低发病风险

为了降低蚕豆锈病的发生风险,大理州推广了轮作制度。通过轮作,有效减少了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降低了蚕豆锈病的发生概率。同时,农技部门还指导农民合理安排茬口,避免连续种植蚕豆,降低病害的发生。

三、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生长环境

在田间管理方面,农技部门要求农民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降低病原菌的传播。此外,合理施肥、灌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也是降低蚕豆锈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四、生物防治,绿色环保新选择

在大理州,农技部门还推广了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蚕豆锈病。生物农药具有环保、高效、低残留等优点,不仅有效控制了锈病的发生,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五、案例分享:大理州某村蚕豆锈病防治成效显著

大理州某村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实施蚕豆锈病防治措施。通过科学选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措施,该村蚕豆锈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均有了明显提升。据统计,该村蚕豆产量同比增长了15%,品质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通过以上措施,大理州成功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蚕豆锈病防治新策略,为保障蚕豆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防治蚕豆锈病提供了有益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