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专家解读:生猪价格波动受供需、疫病等多重因素影响
今年猪价上涨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与2011年有明显变化,不会出现类似2011年的暴涨行情。主要是因为:一是今年以来生猪疫情平稳,按近年来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生猪出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二是成本推动因素影响小。2011年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前,连续3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累计涨幅60%,而2012年以来玉米价格平稳略降。三是供给保障能力增强。自2007年起,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2013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8%,比200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提高良种繁育水平和生猪养殖效率,稳定生猪供给能力。四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这与2011年GDP增速达9.5%的经济环境有很大不同。
公司的生产计划会参照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吗?近期的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是什么?”的提问,7月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农业农村部的数量统计是比较准确的,有很高的参考指导作用。公司会参考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做相应的生产安排。近期生猪价格上涨,主要还是市场供需因素影响,另外叠加疫病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引起。
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分析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指出,与2011年猪价暴涨相比,目前猪价上涨有两点不同:一是价格水平和涨幅不同。二是成本推动因素影响小。主要是因为:一是...
生猪产能持续调减,是养殖环节较长时期亏损后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由于猪价连续低迷,2014年年初以来我国生猪养殖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打击了养殖户信心,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破产退出或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大幅调减产能。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国猪粮比价连续71周低于6:1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持续亏损。
未来市场展望从供求形势看,未来几个月生猪产能仍然维持低位调整,出栏保持平稳,而下半年是畜产品消费旺季,需求会有所增加。因此,预计后期生猪供求大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猪价仍将处于周期性上涨通道,中秋、国庆期间受季节性需求拉动,阶段性涨幅可能会稍大一些。但因为生猪产能调整基本见底,后期如不发生重大疫情,市场供应有保障,不必过于担心保供给问题。
政策建议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建议,一是各部门要加强信息监测,准确掌握能繁母猪存栏水平、生猪存栏结构、市场消费总量等关键信息变化情况,加强部门间会商,及时发布生猪产销信息,引导养殖户顺时出栏,稳定市场各方预期。二是继续发挥好保险、信贷等市场化工具,加快研究推进生猪产品期货上市,充分发挥市场自身调节功能,不宜轻易采取扭曲市场的直接干预措施。三是抓紧研究库存玉米降价销售措施。
年份 | 生猪存栏量 | 能繁母猪存栏量 |
---|---|---|
2011年 | 1000 | 100 |
2012年 | 950 | 95 |
2013年 | 900 | 90 |
2014年 | 850 | 85 |
2015年 | 800 | 80 |
针对农业部专家解读:生猪价格波动受供需、疫病等多重因素影响。的观点结束,现在看疫病冲击下,生猪价格调控策略解析。
市场环境分析:猪价上涨的内外因素近年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频繁,尤其在疫病冲击下,价格调控成为一大难题。2018年,生猪疫病频发,导致生猪产能大幅减少,进而推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涨。与2011年猪价暴涨相比,当前猪价上涨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已有显著变化。
金新农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掌握了生猪供需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生产规模,确保了市场供应稳定。同时,公司还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共同应对市场波动。
行业展望:生猪价格调控的未来趋势
政府将继续加强信息监测,引导市场稳定发展。
市场化工具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市场自我调节能力。
生猪养殖企业将更加注重市场分析,优化生产策略。
在疫病冲击下,生猪价格调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优化政策、市场分析及企业生产策略,我们有信心应对生猪市场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