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育雏期饲养环境调控,关注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素
籽鹅育雏期,从出壳到4周龄,这一阶段是雏鹅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养殖户需密切关注饲养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素,以确保雏鹅健康成长。
日龄 | 饲养密度 |
---|---|
1日龄~5日龄 | 20~25 |
6日龄~10日龄 | 15~20 |
11日龄~15日龄 | 10~15 |
16日龄~21日龄 | 7~10 |
21日龄后 | 逐渐下降 |
雏鹅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高温或低温对雏鹅生长都不利。高温易导致雏鹅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低温易使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挤压死亡。因此,育雏阶段要有专人看护,及时调整育雏温度。
籽鹅属小型鹅种,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很弱。因此,育雏初期要求温度较高,脱温速度要求较慢。
控制舍内湿度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列举了四种常见方法:
在通风换气窗上装上布帘,既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又达到吸湿保温的效果;
食宿分开,避免雏鹅把饮水器中的水打翻,造成垫草潮湿;
勤换垫草,勤清粪污,随时保持育雏室干燥;
可以使用生石灰吸潮。
日光照射可以增加雏鹅体温、食欲,利于消化,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杀菌杀毒,增强机体抗病力。
初生雏鹅视力较弱,若光线暗淡则不利于其饮水和采食,晚上应采用人工光照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确保鹅群能在适当强度的光线下进行运动、饮食、饮水,以提高雏鹅生长发育速度。
籽鹅育雏期饲养环境调控是养殖户关注的重点。通过科学的方法,为雏鹅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将有助于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
以某养殖场为例,他们在育雏初期,根据雏鹅的体质强弱和体重大小进行了细致的分群。1日龄至5日龄的雏鹅,每平方米饲养20至25只;6日龄至10日龄,降至15至20只;11日龄至15日龄,进一步减少至10至15只;16日龄至21日龄,保持在7至10只。21日龄后,因为雏鹅的成长,饲养密度逐渐降低。这种分群饲养的方式,有效降低了雏鹅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成活率。
湿度也是育雏环境中的重要一环。某养殖场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控制舍内湿度:一是安装布帘于通风换气窗,既通风又保温;二是将食宿分开,防止雏鹅打翻饮水器,导致垫草潮湿;三是勤换垫草,勤清粪污,保持育雏室干燥;四是使用生石灰吸潮。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适宜,有利于雏鹅的健康成长。
光照调节:促进雏鹅生长发育 科学的育雏环境调控是关键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