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供应充足,多地价格下跌
种种迹象表明,本轮猪价“牛市”可能已进入尾声,散户切莫草率入场。大户则应拿出“牛市”赚取的红利,尽快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遏制国际廉价猪肉大幅抢占市场。
在加工端,肉类屠宰企业负责人表示,近期他们加大了促销力度,但是短时间内肉类消费仍然处于淡季,供应充足仍是当前猪肉市场基本面。
“从进口端看,我国可预期生猪产品进口量仍将保持同比大幅增长态势,这将抑制生猪价格上涨。”朱增勇说。
只是,入冬后多地遭遇强寒流天气,湖北、河南等主产省份猪场新生猪仔大面积死亡。造成肉猪供应短缺,导致猪价重新走“牛”。今年春后天气转暖,猪仔成活率恢复正常,肉猪逐步供应充足,猪价当然要重回下跌通道。
此外,农业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生猪屠宰量为1510.18万头,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1.2%。“屠宰量增加是近期我国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屠宰量增长,增加了市场供应,直接给猪肉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农业部市场预警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月份 | 猪肉价格 | 同比涨幅 |
---|---|---|
7月 | 25.02 | 下跌6.27% |
6月 | 31.29 | 同比下跌6.27% |
猪肉消费减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养殖户纷纷加入二次育肥大军,在4月份猪肉...
这样,就导致生猪出栏量逐渐增大,生猪市场供应充足,生猪价格开始断崖式下跌的重要原因。而猪肉市场正处于春节之后的销售淡季,需求量不足。
“自2015年3月份以后,新发地猪肉价格始终在高于上年同期的价位上运行。今年7月份,新发地白条猪加权平均价是每公斤22元,比6月份的24.36元下降了9.93%,也比2015年同期每公斤22.5元下降了2.49%。在持续长达一年之后,新发地猪肉价格终于回落到上年同期的价位之下。”刘通认为,毛猪供应短缺时期已经过去,整体状况已由偏紧转化为宽松。
“中国猪肉价格暴跌,全球生猪市场恐慌!” “中国猪肉价格暴跌,全球生猪市场恐慌!”德国媒体23日报道称,中国猪肉价格正在经历断崖式下跌,引发欧美等对华猪肉出口大户的持续关注。中国猪肉价格下跌也让大豆、玉米等饲料行业面临下行趋势。但多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市场需求转旺,
市场供需:多地价格下跌可能与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需求疲软有关。部分养殖户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供应增加,而终端消费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没有明显提高...
本周市场上的牛、羊肉供应充足,进口货源供应稳定,对价格造成一定压力,好在寒冬季节是肉类消费旺季,对价格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两相抵消,市场供应...
供应充足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来源:三江都市报 近期,因为市场供应增加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猪肉价格一路下跌。据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测的数据,我市猪肉类价格已持续下跌近14周,从今年2月中旬的70元/公斤降至近期的40元/公斤。
生猪供应充足还因为国内外价格差距悬殊,刺激猪肉进口量大幅增长。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生猪产品30.97万吨,同比上涨145.3%。期中,猪肉占18.34万吨,同比上涨209.4%,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前7个月,猪肉进口94.57万吨,同比增长149.4%,比2015年全年进口量都要高出21.6%。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公斤猪肉平均价格为25.02元,比6月份第2周的31.29元下跌6.27元。“6月中旬以后,肉猪价开始下跌。但大家都以为水灾后价格会涨上去,可到现在还没见涨。”存栏生猪5000头的湖北省蕲春县振农实业公司董事长胡基政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猪肉供应充足,多地价格下跌,市场供需平衡。的内容已结束,现在切换到猪肉供应稳定,多地价格回稳,市场供需新常态。
近期,猪肉市场迎来了一波新常态,供应稳定,多地价格回稳。这一趋势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餐桌,也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供应端:自动化升级,降低养殖成本大户养殖户李先生,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敏锐地察觉到市场趋势的变化。他决定将“牛市”赚取的红利投入到自动化设备的升级中。通过引进智能监控系统,李先生的养殖场实现了对猪只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如今,他的养殖场不仅产量稳定,而且出栏速度也大大提升。
因为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消费者王先生明显感受到了实惠。他表示,以前猪肉价格较高时,家庭餐桌上的肉类消费较为受限。如今,猪肉价格回稳,家庭肉类消费得以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未来展望:市场供需新常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猪肉市场正逐步进入供需新常态。在供应端,自动化、智能化养殖将成为主流;在加工端,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在消费端,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多实惠。这一趋势将推动整个猪肉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福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