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双阳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品种名称 分布地区 生活习性
双阳梅花鹿 东北、安徽、江西、四川 针阔混交林边缘,山地草原

双阳梅花鹿,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特产,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存环境主要在针阔混交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这种梅花鹿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还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双阳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一、优良品种

双阳梅花鹿是经过长期纯繁选育的优良品种,其遗传性能稳定,特别是茸重性状的遗传力更为突出。经中国农科院特产所测定,其遗传力高达0.48,属于高遗传力,因此具有很高的育种价值。

1986年,“双阳梅花鹿育种项目”取得丰硕成果,韩坤带领的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培育的梅花鹿新品种——“双阳梅花鹿”通过国家农垦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鉴定意见为:“‘双阳梅花鹿’是我国第一个梅花鹿培育品种,是养鹿业的重大科研成果,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二、地理标志

2007年,双阳区鹿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双阳梅花鹿”商标注册申请。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予以核准注册。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结束了双阳乃至长春市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历史,对打造“中国梅花鹿之乡”品牌,实现富区裕民,加速梅花鹿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商标的取得和使用,对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提升具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增收致富方面,未获得“双阳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2007年全区鹿农直接从出售鹿只及鹿产品得到的收入人均仅为1500元,占当年鹿农人均纯收入的35.5%;获得证明商标以后,2009年鹿农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是2007年的2倍多,占鹿农人均纯收入的65%,梅花鹿产业已成为双阳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三、生产性能

双阳梅花鹿具有较高的鹿茸高产性能。1985年,原双阳三鹿场上锯公鹿平均单产为1050g,比选育初期高1.15倍,比吉林全省同期平均单产高59.6%,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一倍多。1986年至1989年期间,上锯公鹿平均单产为1243g,比1985年的1050g提高18.3%,三锯以上公鹿产鲜茸超5000g的达10%以上,其中96号优秀种鹿连续三年产鲜茸均在15000g,创下了梅花鹿产茸的世界之最。

主要表现在经济性状早熟。16个月龄育成母鹿80%达到性成熟,12个月龄育成公鹿100%可收初角茸,二岁公鹿可收15%以上的高档三杈茸,三岁公鹿可收60—80%的高档三杈茸,七岁公鹿达到产量高峰。

韩坤,高级畜牧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双阳梅花鹿育种第一人。1965年至1990年,韩坤首创“双公替换”、“单公小群”配种方法,创立了“收茸后大幅减料”、“喷淋在养鹿生产中的应用”、“分区分群饲养管理”、“收茸结扎止血及三角保定”、“冬季大棚养鹿”、“仔鹿提前断乳”、“添加剂在养鹿生产中的应用”、“鹿茸煮炸机”等十几项科技实验项目,发表了《双阳梅花鹿育种》、《双阳梅花鹿产茸量分析》、《双阳县第三鹿场鹿茸高产经验》、《炸茸机的制造与使用》等十余篇较典型论文,主编或合编了《梅花鹿系列标准》、《中国养鹿学》、《鹿科技资料汇编》、《养鹿讲义》、《养鹿技术讲义》、《茸鹿驯养》等著述。

韩坤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重大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以及吉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省市劳动模范。

双阳梅花鹿是世界首例鹿科动物定型品种,1990年双阳梅花鹿育种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下面跟农村养殖网来了解一下双阳梅花鹿吧!

探寻东北针阔林的生态守护者

在东北广袤的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着一种灵动而神秘的生灵——梅花鹿。它们不仅是这片森林的精灵,更是自然生态的守护者。在这里,我们将揭开双阳梅花鹿的神秘面纱,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双阳梅花鹿:纯繁选育的卓越成果
双阳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双阳梅花鹿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日益凸显。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取得和使用,双阳梅花鹿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鹿农的收入显著提高,鹿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韩坤,这位被誉为双阳梅花鹿育种之父的高级畜牧师,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为双阳梅花鹿的培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首创的“双公替换”、“单公小群”配种方法等一系列科技实验项目,为梅花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未来的发展中,双阳梅花鹿产业将继续秉承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双阳梅花鹿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东北针阔林的生态平衡贡献更多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