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危害玉米生长的细菌性病害

调整播种期,使玉米主易感期与细菌性茎腐病发病高峰期错开,有利于减轻危害。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晚枯型,且在田间混合发生。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危害玉米生长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 描述
软腐型 植株中下部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斑病,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最后造成病株组织软化。
晚枯型 玉米开始拔节时发生,主要危害中部叶茎和叶鞘,叶梢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也易发生此病。此外,害虫携带病菌也会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口数量大时,该病的发展就会严重。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风不良,施氮过多等因素都会加重病情。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防治方法

2. 合理施肥,及时排水,雨后培土,可促进玉米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3. 控制害虫,减少伤口。

4. 农药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600倍的77%kocide可湿性粉剂或4000~5000倍的农用链霉素。

案例分析

某玉米种植户在2021年种植了100亩玉米,由于没有及时调整播种期,导致细菌性茎腐病发生严重,最终损失了50%的产量。该种植户在2022年采取了调整播种期、合理施肥、控制害虫等措施,成功控制了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播种期的精准调整,是玉米种植户们应对细菌性茎腐病的一大法宝。在四川省的某玉米种植合作社,他们便巧妙地运用这一策略,成功降低了茎腐病的发病率。这里,我们就来解析这一案例。

精准播种,错开病害高峰

合作社地处四川盆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玉米生长。只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该地区也容易受到细菌性茎腐病的侵扰。为了减轻病害的危害,合作社在2019年开始尝试调整播种期。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将玉米播种期推迟至5月中旬,能够有效避开病害的高发期。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危害玉米生长的细菌性病害
病害症状与防控措施

细菌性茎腐病在玉米植株上表现为叶片萎蔫、茎秆腐烂等症状。合作社技术人员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了病害后,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病株进行清除,并集中焚烧,以减少病菌传播;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最后,使用链霉素、叶枯唑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壳聚糖的应用,病害控制新突破

合作社还在试验中引入了壳聚糖这一新型生物制剂。研究发现,壳聚糖对细菌性茎腐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合作社技术人员将壳聚糖与农药混合使用,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

案例:精准防控,成效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