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梅花鹿与马鹿饲养技术,探讨两种鹿类饲养方法及差异

破桃墩基础技术是指在幼龄公鹿长出毛桃后,桃顶至额间的直线距离--桃高,梅花鹿达5-6厘米、马鹿达7-9厘米锯下2-3厘米和3-4厘米,使其生长出成型的初角再生茸,并促使角基增粗的技术。若能购买饲养这些鹿种,尤其购买其中的特级、超特级种公鹿的后代,且神经类型为安静型、茸型呈眉枝小和根细上冲的乃至肥大的多头茸、遗传呈现显性的,则增...

梅花鹿与马鹿饲养技术,探讨两种鹿类饲养方法及差异

人工养鹿一般品种为梅花鹿与马鹿,在北方寒冷地区应做好以下几点技术措施。饲养鹿必须选择优良品种,通过实践,高产鹿和低产鹿相比,不但鹿茸产量差别大,而且鹿茸的质量和价格也有较大的差异,经济效益相差悬殊。

本研究围绕梅花鹿和马鹿的营养代谢、茸角的发生与发育机制以及高效饲料配制技术展开。通过对梅花鹿和马鹿的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瘤胃消化特性进行研究,我们成功揭示了它们的主要代谢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生茸期的能量代谢规律。

梅花鹿与马鹿饲养差异

生活习性:梅花鹿和马鹿在饲养方面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梅花鹿因其身上有肉眼清晰可见的白色梅花状斑点而得名,而马鹿身上则没有斑点,背上的颜色也较深。

一般到1.5岁时,鹿就已性成熟,但身体尚未成熟,适宜的配种年龄应在2.5岁。鹿的繁殖期是在7月底至10月份。母鹿隔18―24天发情1次,每次持续2―4天。种公鹿应选择生长快、产茸多、抗病力强、遗传性稳定的健壮公鹿。一般每15―20只母鹿放1只公鹿。母鹿发情后,应适时放对配种,一般交配2―3次。鹿的妊娠期,梅花鹿为231―236天,马鹿为240―250天,每胎产仔1―2只。

6、养鹿是一项长期高效产业。马鹿寿命最长可达37年,生产利用年限达15~20年,是奶牛的2~3倍,梅花鹿可利用年限为10年以上。尤为突出的是,鹿产茸量高的性状会遗传给后代。因此,只要抓好幼鹿培育,搞好饲养管理;利用高产种公鹿配种,开展马鹿和梅花鹿的人工授精,就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饲养技术要点

初切角茸,角茸长到3厘米时,从顶端纵向用刀切开1.6―1.9厘米,这样可大幅度提高鹿茸的产量。

养鹿可利用的饲料有青绿多汁饲料、干粗饲料和精饲料、矿物质饲料。青粗饲料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秧蔓、树叶、青干草、根茎饲料以及青贮料等。对青、粗饲料可以采取自由采食。除了喂粗饲料,每天还须补充1―1.5千克的精饲料。精饲料主要由能量饲料玉米、麦麸、豆饼等以及糠麸类饲料混合而成。一般能量饲料占50%―60%,蛋白质饲料占15%―20%。糠麸类饲料占15%―25%,骨粉15―20克/天,食盐为15克/天。在初春季节,要补喂胡萝卜、青贮料、菜叶等多汁饲料。公鹿在配种期和长茸期、母鹿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精料、矿物质饲料和多汁饲料的喂量要适当增加。母鹿在妊娠前期和中期要多喂青、粗饲料,后期多喂体积小,质量优的精料。饲喂次数一般每天3次。在公鹿长茸的时间,饲料中添加畜用生长素,可提高鹿茸产量。

鹿要分群饲喂,公母分开,老幼分开,每群为10―15只为宜。对妊娠母鹿更要单独组群饲养,适当加强运动,不要喂变霉饲料,防止惊吓,以防流产。做到每天清扫鹿圈舍、保持清洁、预防疾病。

案例分析

本项目强调了系统性和源头创新,涵盖了梅花鹿和马鹿的整个饲养过程,深入探讨了饲养环节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梅花繁殖方法指南梅花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梅花鹿和马鹿的饲养技术研究。

梅花鹿成年母鹿的饲养管理技术孙兴志梅花鹿母鹿性成熟即是生殖生理上的成熟,此时鹿可以生成成熟的精子和卵子,并有性行为,茸鹿的性成熟与品种,类型,性别,遗传状况,营养情况及个体发育等因素有关,梅花鹿比马鹿早,雌性早于...

采茸时间要适当,早采或晚采影响茸的产量。三叉茸在65―70天、四叉茸在75―80天采收为宜。锯茸有吊圈法和麻醉法两种。麻醉药常用可可林和静松灵肌肉注射,注射后15―20分钟鹿即被麻醉倒地。锯茸时,下锯要轻、平,锯后伤口上药要均匀,用小手锯,放鹿速度迅速。

在养殖方面,梅花鹿和马鹿都是比较容易饲养的,都不容易闹病,抵抗力较强,尤其是马鹿更皮实,但是鹿茸的培育、采收以及加工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要...

鹿属反刍动物,其生理、食性、生长、繁殖等与牛、羊大同小异。人工饲养,仍保持了野生动物的耐粗饲、抗逆性强、疾病少、生长快、易繁殖等特性。因此,在选择饲养场地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离水源比较近处,有条件的可在野生树林边搭建放牧场,建造夏天通风冬天暖和的鹿舍,一般50―80平方米。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梅花鹿和马鹿高效养殖增值技术本项目针对我国梅花鹿,马鹿养殖中存在的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开展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属于畜牧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对梅花鹿,马鹿营养代谢,茸角发生发育机制,营养需要,高效饲料配制

梅花鹿与马鹿饲养技术,探讨两种鹿类饲养方法及差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