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佛手瓜,如何变身为致富的香饽饽
佛手瓜,又称寿瓜,这一小巧玲珑的葫芦科植物,源自中美洲,1915年传入我国,以其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蔬菜和水果。如今,佛手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致富的秘密武器。
在沂源县南麻街道,小小佛手瓜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唐建亭书记的一席话,让佛手瓜种植在当地悄然兴起。徐光荣的佛手瓜大丰收,带动了整个街道的发展。1株瓜秧可产瓜200斤,每亩地可种植60株,按照市场价计算,每亩纯利润高达9600元。仅此一项,社员平均增收3000元。
种植数量 | 产量 | 成本价 | 市场价 | 纯利润 |
---|---|---|---|---|
60株/亩 | 200 | 0.8 | 1.6 | 9600 |
周其学,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村支书,带领村民翻地种植佛手瓜。他介绍,大塘人靠种植佛手瓜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今年,他自筹资金7万元,带领44户贫困户注册成立漳河源蔬菜种植合作社,着手打造佛手瓜品牌。
好花红镇石头关村,村名形象地说明了该村的地形地貌。在这里,佛手瓜种植成为了一项重要产业。惠水县好花红镇佛手瓜扶贫产业园种植佛手瓜总面积8500余亩,年产量达3.5万吨,实现产值约4200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
佛手瓜种植不需要施药,春天栽上秧后只需搭个架子,就可以等着到秋天收获了。在襄阳保得隆商贸公司与合作社签订的120万斤佛手瓜收购协议中,公司出资,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纷纷入社。
佛手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途径。未来,因为佛手瓜产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农民将从中受益。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佛手瓜种植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小佛手瓜,变身致富金元宝为促进佛手瓜产业园区村抱团发展,共同致富,好花红镇还成立了佛手瓜产业党支部。通过思想引导、群众参与,将佛手瓜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将佛手瓜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已与郑州、南阳等地的客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每个大棚每年净收入在8000元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在嵩山,许多像任允生这样的瓜农都通过种植佛手瓜实现了增收致富。他们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优势,打造特色佛手瓜种植基地。此外,部分村民还将佛手瓜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技术指导,提高产量与品质为提高佛手瓜产量与品质,当地政府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开展技术培训。通过推广无公害生产标准,确保佛手瓜安全、健康。同时,鼓励村民进行科学种植,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产量。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佛手瓜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未来,佛手瓜产业有望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各地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佛手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