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豌豆褐纹病是豌豆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

豌豆褐纹病,这个让不少种植户头疼的病害,总是在不经意间给豌豆种植带来困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通过以下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豌豆褐纹病,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

豌豆褐纹病是豌豆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
豌豆褐纹病症状

豌豆褐纹病主要危害豌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叶片受害时,最初在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随后病斑会逐渐扩大,变成淡褐色的圆形病斑。在病斑周围,还可能出现大小不一的小黑点。

症状 描述
叶片病斑 淡褐色圆形病斑,边缘明显
茎部病斑 褐色至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
豆荚病斑 深褐色不规则轮纹斑,中央坏死处产生黑色小点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蔓延。

播种过早或遭受低温冷害。

土壤黏重、湿度过高。

偏施氮肥、植株旺长。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温水浸种4-5小时,再移入55℃温水中浸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注意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案例分享

李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豌豆种植经验的农户。去年,他种植的豌豆就遭受了豌豆褐纹病的困扰,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经过请教农技专家,他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治,最终成功控制了病情,豌豆产量也恢复了正常。

具体措施如下:

实行轮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

通过以上措施,李先生的豌豆产量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农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豌豆褐纹病是豌豆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

轮作换茬:实行与非豆科作物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种子处理:选择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温水浸种4-5小时,再移入55℃温水中浸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有助于抑制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喷药2-3次。

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豌豆褐纹病的防治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建议农户们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降低豌豆褐纹病对豌豆种植的影响。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对于保障豌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豌豆褐纹病的防治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为豌豆种植户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