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乌鸡雏鸡饲养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及疾病预防
泰和乌鸡,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只是,要想养好泰和乌鸡,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饲养技术。以下,我们将详细解析泰和乌鸡雏鸡的饲养技术,重点关注雏鸡的生长发育及疾病预防。
在育雏阶段的第一周,环境温度在34℃左右,普通鸡就能够正常生长,而泰和乌鸡在这个阶段的最适温度却是在35~36℃。因此,养殖员需通过更换灯泡来调整温度,满足小乌鸡的生长需求。
光照制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同样重要。对幼雏前2天采用48小时连续较强的光照。一般商品用雏鸡从3日龄开始给予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光照制度。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种用雏鸡在开放式鸡舍,从3日龄开始到7日龄,一般每天光照19小时~20小时,以后每周递减2小时,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
饲料量与断喙管理掌握料量正确掌握雏鸡饲料量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上根据雏鸡的生长速度计算进食量。一般按照1日龄~10日龄为5克/天/只,11日龄~20日龄为10克/天/只,以此类推。在饲喂方法上,料桶喂养量不超过全天饲喂的总量,每天喂3次~5次,喂料量必须每天逐步调整。
适时断喙是防止鸡只互相啄咬的有效措施。雏鸡断喙一般在9日龄~12日龄进行,断喙切除部位:上喙从喙尖至鼻孔的1/2处,下喙从喙尖至鼻孔的1/3处,形成上短下长的喙。
温雏鸡脱温应有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时白天不加温,晚上保温,让1周龄的鸡群适应自然气温后,就可不再加温。雏鸡脱温的日龄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春季为36日龄,夏季为21日龄,秋季为42日龄,冬季为48日龄左右。
雏鸡饲养管理包括清除乌鸡舍周围杂草、污物,用菌毒敌对全场进行喷雾消毒,保持适当的密度,防止鸡群拥挤,采食不均匀,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产生恶癖,增加死亡率。
观察鸡群与严格消毒观察鸡群是饲养员的重要工作。通过喂料,观察鸡群对给料的反应、进食速度、饮水状况等,了解雏鸡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弱、残鸡应及时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同时,要观察鸡粪便颜色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告知技术员。
严格消毒对鸡舍内外设施进行定期消毒,一般每3周消毒一次,并谢绝外来人员参观。死鸡应装入塑料袋,送到离鸡舍较远的地方深埋或指定的消毒焚烧池内,切忌乱扔、就地解剖或就地处理。
严防中毒与引种治疗和预防疾病时,在正确计算用药剂量。大群投药时,药物与饲料必须搅拌均匀。同时,引种应符合泰和乌鸡品种标准,雏鸡应来自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泰和乌鸡种鸡场,不得从疫区引进。
表格:泰和乌鸡雏鸡饲养管理要点项目 | 具体措施 |
---|---|
环境温度 | 育雏阶段第一周,温度在35~36℃ |
光照制度 | 前2天48小时连续光照,3日龄后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 |
饲料量 | 根据生长速度计算进食量,逐步调整喂料量 |
断喙管理 | 9日龄~12日龄进行,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 |
温雏鸡脱温 | 根据天气情况,春季36日龄,夏季21日龄,秋季42日龄,冬季48日龄左右 |
观察鸡群 | 观察鸡群对给料的反应、进食速度、饮水状况等,发现病、弱、残鸡及时处理 |
严格消毒 | 每3周消毒一次,谢绝外来人员参观,死鸡深埋或消毒焚烧 |
严防中毒 | 正确计算用药剂量,药物与饲料搅拌均匀 |
引种 | 符合泰和乌鸡品种标准,来自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