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乌鸡禽大肠杆菌病是乌鸡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禽大肠杆菌病潜伏期数小时到3天,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大肠杆菌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大肠杆菌病还有肉芽肿、输卵管炎、出血性肠炎、眼炎、肿头综合症、腹水症、慢呼、关节炎等等。

乌鸡禽大肠杆菌病是乌鸡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大肠杆菌气囊炎

常为大肠杆菌与鸡败血霉形体等呼吸道病合并感染而致,一般表现有明显的呼吸罗音,咳嗽、呼吸困难并发异常音,食欲明显减少,病鸡逐渐消瘦,死亡率可达20-30%。有些病鸡若心包炎严重,则常可突然死亡。

多在3-7周龄的中鸡阶段发生,死亡率通常为1-7%,并发感染时可高达20%。3周龄以下雏鸡多为急性经过,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羽毛松乱,肛门附有粪污,排黄白色稀粪,病程1-3天。4周龄以上病鸡,一般病程较长,少数呈最急性经过。病鸡常有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发生“咕咕”的声音或张口呼吸,结膜发炎,鸡冠暗紫,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食欲下降或废绝。

在本病流行严重地区,可使用自家疫苗,有一定保护作用。常继发于呼吸道疾病,病鸡咳嗽和呼吸困难;1.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2.幼雏脐带炎;3.卵巢炎及卵黄性腹膜炎;4.输卵管炎;5.肉芽肿;6.肠炎;7.禽蜂窝织炎。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

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病是由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防治的原则是,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鸡舍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湿度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洗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在药物治疗方面,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如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磺胺类药物都敏感,但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感染早期,最好能将新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药物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大肠杆菌病发病后期,若出现了气囊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时,使用抗生素疗效往往不显著甚至没有效果。

案例分析
时间 地点 病例 治疗措施 结果
2003年6月 辽宁省抚顺市 美国七彩乌鸡 使用抗生素和自家疫苗 病情得到控制,死亡率降低

乌鸡禽大肠杆菌病是乌鸡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讲清楚了,接下来是乌鸡大肠杆菌病防治策略研究。

乌鸡禽大肠杆菌病是乌鸡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一、病例回顾:乌鸡大肠杆菌病的潜伏与爆发

在辽宁抚顺市某专业户饲养的300余只美国七彩乌鸡中,2003年6月突然爆发了大肠杆菌病,导致61只乌鸡死亡。病例显示,病鸡初期表现为食欲减少,随后迅速恶化,最终死亡。此案例凸显了乌鸡大肠杆菌病的高发性和致命性。

二、临床症状解析:识别早期征兆

乌鸡大肠杆菌病在潜伏期短,数小时到3天内就可能发病,且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呼吸道症状等。此外,病理变化如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等均可能伴随出现。

饲养管理优化: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鸡舍温湿度和通风,定期清洗消毒,减少应激因素。

药物防治:针对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应定期使用,并监测药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疫苗接种:在流行地区,可使用自家疫苗进行预防,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辽宁省某养殖场针对大肠杆菌病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强化防疫管理、定期疫苗免疫等,有效控制了大肠杆菌病的爆发。据数据显示,该养殖场的鸡群死亡率由原来的20%降至目前的3%,明显提升了经济效益。

五、未来展望:持续研究与探索

面对不断变化的大肠杆菌菌群和病原特征,持续研究与创新是关键。未来,应加强对新型疫苗和防治技术的研发,以及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控和预警体系,以更好地应对乌鸡大肠杆菌病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