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下岗工人养蚂蟥,年入数百万元
在安徽霍山,有一位下岗工人,他的人生轨迹因养蚂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实现了年入数百万元的梦想,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道路。
这位下岗工人名叫但修伍,原本在民政单位工作,后因下岗回到家乡。他曾在农村种植药用植物,但由于市场前景不明,便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但修伍在市场上看到了蚂蟥干,这让他眼前一亮。经过一番考察和调研,他决定投身蚂蟥养殖。
创新养殖技术,打造高效养殖基地但修伍深知,要想在蚂蟥养殖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创新养殖技术。他四处考察学习,最终掌握了水蛭幼苗的人工驯化方法,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在他的带领下,养殖基地采用了科学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如今,基地年产蚂蟥干品高达数百吨,产值超过数百万元。
但修伍的成功并非个例。在他的带动下,霍山周边的村民纷纷开始养殖蚂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年份 | 养殖面积 | 年产值 |
---|---|---|
2010 | 50 | 100 |
2015 | 200 | 500 |
2020 | 500 | 预计1000 |
因为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蚂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未来,蚂蟥养殖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但修伍表示,将继续带领养殖户们,不断创新养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致富,逆境突围修伍的养殖基地位于嘉鱼县蛭富源生态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这里的环境得天独厚,水质清澈,水葫芦遍布,为蚂蟥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修伍表示,水蛭不仅能净化水质、保持水温,还能在夏日为水蛭提供纳凉的空间。这些水葫芦还是他从江苏特意拉过来的。
在养殖过程中,修伍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独创出水蛭幼苗驯化方法,带领附近村民共同养殖蚂蟥。2011年,修伍的水蛭干加上水蛭苗的外售收入达到好几百万,今年3月又和江苏一公司联合创办了占地面积150亩的新公司,今年预计产值可达1000万,利润500万元。
从种植工人到养殖大户修伍原本是一名种植工人,下岗后,他选择了转型,开始尝试养殖。他亲自到江苏吴江、安徽亳州等地考察,学习养殖技术。2008年,他一次性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十六万元全部投入到养殖基地,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小蚂蟥不久后便死个精光。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努力,最终成功孵化出健康的蚂蟥幼苗。
带动村民,共谋发展修伍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共同致富。他所在的合作社2010年才开始成立,但短短两年多时间,基地年产值已达几百万,今年计划产值更是高达1000万元。修伍表示,他将继续努力,帮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