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楂栽培技术,探讨适宜重庆地区生长的山楂品种及种植方法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重庆山楂的栽培技术山楂,又名红果或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果树之一。其果实富含营养,被誉为“果中珍品”。在重庆地区,山楂的栽培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生产中有对山楂会发生严重的落花落果现象,影响产量。原因包括树劳衰弱,授粉受精不良,土壤干旱,光照不足等,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因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的落果或花而不实时,可在初花期到盛花期喷布百万分之五十浓度的赤霉素溶液,重点喷布花簇,能提高着果率1~2倍以上,并使果实提前着色成熟。
适宜重庆地区生长的山楂品种品种名称 | 产地 | 果实特征 |
---|---|---|
大金星 | 山东省临沂、潍坊和泰安等地 | 果实极大,阔倒卵圆形,平均单果重16g,最大果重19g |
敞口 | 淮北地区 | 果实耐贮运,早果丰产 |
贮藏山楂应选耐藏品种适期采收。北方大量贮藏时多用窖藏法,在天气转冷后入窖。民间少量贮藏时多用水缸等容器,将山楂与细沙混放,然后封口,并保持一定湿度。容器置阴凉处,保持较低的温度。贮藏期间进行l~2次检查,剔除变褐腐烂的果实。
山楂种植技术要点
整地施肥: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深翻、平整,施足底肥。
播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嫁接:山楂齐苗后,秋后可采用芽接法、穗接法进行嫁接。
田间管理:做好浇水、施肥、修剪等管理工作。
山楂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高,不适宜种在低洼地、盐碱地、重粘土地。
山楂的加工与利用山楂的加工制品很多。其中山楂糕制作法简单,容易掌握。取新鲜的山楂果实,除去果柄、萼片,用清水冲洗干净,置锅中蒸软,除去种子,然后捣烂制成果泥。同时用砂糖配成60%的糖液,澄清、滤净、煮沸,趁热倒入果泥中搅拌均匀,倾入备好的盘中,冷却后凝为块后,即为山楂糕。
山楂果实富含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特别适于制成各种加工品,是食品工业的一种重要优良原料。常见加工品有山楂糕、果丹皮、山楂酱、蜜饯、果茶、山楂酒及糖葫芦等。
山楂具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开胃、收敛等多种效能,已制成山楂丸、健脾丸、保和丸等十几种传统中成药。据近代医学证明,山楂还有降压、强心、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山楂新根在春季发生较早,淮北地区苗木以秋植为宜。株行距在土质瘠薄处为3米~4米,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处可为4米~5米。栽植时宜2~3个品种分行混栽,以提高着果率。
放任生长的山楂树,全树大枝往往过多,而冠内小枝密集,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山楂枝条的生长特性,可采用疏散分层形、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的树形进行整形。
基肥掌握秋季早施,追肥可在发芽展叶、开花着果及果实膨大等几个时期中,根据具体情况施用。春季花期追肥和叶面喷硼能显著提高着果率和促进新梢生长。
山楂病害一般发生不重。有时有花腐病和白粉病发生。花腐病为害叶片、新消和花果,可在清园的基础上于萌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波美0.4度石流合剂或700倍50%甲基托布津药剂,同时兼防白粉病。
重庆山楂栽培技术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的农业技术。通过对适宜品种的选择、合理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实现山楂的丰产、稳产和优质。
为了促进山楂的大面积发展,推荐几个优良品种:大金星,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16g,最大果重19g,果皮深红或紫红,果点极大而密。
山楂生产存在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
大量繁殖山楂苗木多用嫁接法。砧木用野山楂或栽培品种都可以。栽培种的核内种仁常有退化现象,严重的只有25%-30%具有种仁,育苗时应加大播种量。
山楂病害及防治盛果期的山楂树,主要是对连续结果数年的结果母枝轮流回缩复壮,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稳定产量,并维持良好的长势。特别对结果多年而下垂的枝群应在3-5年生枝段上较重回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