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寄秧:一种将茭白苗移植到稻田中生长的种植方式
茭白寄秧,这项独特的种植技术,不仅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清新美味,更是现代农业科技的一次创新实践。
茭白寄秧一般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进行。此时,茭白处于休眠期,取种墩不易造成损伤。选择在第二年种秋茭的田附近选地寄秧,以减少移栽时的运输时。寄秧田要求排灌方便,上水后整平,每亩寄秧田施人粪尿500公斤作基肥。
掘茭墩时,铁锹等用具要锋利,直立下插,以减少伤根,并注意使留下墩头呈马蹄形,以利于夏茭植株分布均匀。掘出的种墩,只保留靠近地面的1-2节薹管,上下薹管均切除,通常地上部分保留1节,地下部2节,这样有利于培育优质茭秧。
园艺学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园艺学在现代农业科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根据园艺学杂志《圆园》15年第9期的报道,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各不相同,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会导致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营养元素,从而影响整体生长。
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一亩茭白产量可达1.5吨,按市场价7元/斤计算,一亩茭白的收入可达1万余元。这充分展示了茭白寄秧的经济效益。
环节 | 具体操作 |
---|---|
种墩选择 | 选择生长整齐、植株较矮、分蘖密集丛生的茭白作为种墩 |
挖种墩 | 用锋利的工具掘出种墩,注意保护根系 |
寄秧田准备 | 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施足底肥,整平土地 |
种植 | 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种植,每穴1-2苗 |
管理 | 适时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 |
茭白寄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科学管理,茭白寄秧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不仅要理解茭白寄秧:一种将茭白苗移植到稻田中生长的种植方式。,还要全面掌握茭白稻田移植新趋势。
茭白作为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之一,其栽培技术因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断革新。寄秧法,一种将茭白种苗在特定地点培育后再移植到大田的新技术,正逐渐成为茭白种植的新趋势。这种技术不仅能有效利用土地,还能提高茭白产量和品质。
在寄秧过程中,要关注茭白对水肥的需求。生长初期需水量少,进入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确保茭白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科学管理,实现茭白高产、优质的目标。
茭白寄秧技术实施要点:实践操作指南寄秧田的规划至关重要。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80厘米,窄行60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寄秧田约插2380丛茭白苗。在茭白收完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寄秧田的布局,以适应下一季种植。
对于大棚促早栽培,可以选择在3月底至4月初挖取种墩分苗寄植,实现茭白提早上市。寄秧密度控制在30×40厘米,确保茭白在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10。通过精心管理,提高茭白的产量和品质。
寄秧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茭白栽培技术,在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已有广泛应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茭白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寄秧法也为我国茭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