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只
猪蓝耳病,全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令养猪业闻风丧胆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它不仅影响猪只的健康,还能导致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深入剖析猪蓝耳病的奥秘,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疾病名称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
病原体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传播途径 | 空气传播、直接接触、污染的器械等 |
主要影响 | 猪只健康、繁殖能力 |
经济损失 | 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60-80纳米。病毒感染猪后,会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如产仔率降低、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增多等。仔猪感染后,表现为呼吸困难、生长迟缓、食欲下降等症状。
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因猪的年龄和感染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症状:
母猪: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妊娠晚期流产、死胎、早产、产后无乳,少数病猪耳朵发紫。
仔猪:呼吸困难、生长迟缓、食欲下降、腹泻、脱水、皮肤苍白。
育肥猪:厌食、沉郁、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
针对猪蓝耳病的防控,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
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隔离患病猪,防止疫情扩散。
在接种疫苗方面,目前常用的疫苗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浓缩型。具体接种时间和方法如下:
猪种 | 接种时间 | 接种剂量 |
---|---|---|
公猪 | 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 | 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 |
母猪 | 配种前5-7天 | 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 |
仔猪 | 21日龄 | 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
母猪急性感染蓝耳病时,症状表现为高热、昏睡、体温高达40~41.5℃,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咳嗽,粪干带粘液血丝。传染迅速,怀孕母猪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体温下降后,3~5天开始流产,呼吸困难症状稍有减轻,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20%~25%,产后仔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常常一窝仔猪断奶后仅余1~2头。
疫苗预防策略实施针对猪蓝耳病的预防,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浓缩型进行免疫。公猪在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在配种前5-7天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慢性感染蓝耳病的猪,体质差,粘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部分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准。因为病情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出现蓝紫色,从耳肩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变色。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无乳,加快仔猪死亡,特别是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可达40%~80%。如不加强护理,可导致母猪病状加重、死亡。
综合防控措施分析猪蓝耳病的防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圈舍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是其重要环节。消毒可选用齐鲁百毒净;治疗可选用紫锥败毒针,每1kg体重0.3ml,连用3-5天;同时配合富络欣注射液以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
未来展望与挑战猪蓝耳病的防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病毒变异和传播途径的复杂性增加,防控策略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加强病毒监测、提高疫苗效果、优化饲养管理将是防控猪蓝耳病的关键。同时,国际合作和交流也将对猪蓝耳病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