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母猪临产前,需关注产道、胎位、胎向等

为了提高母猪的顺利分娩率,在母猪临产前有一些事项必须注意,比如要及时给母猪进行驱虫、改喂哺乳期饲料、适量运动等。生猪价格网的编辑将这些应注意的事项具体阐述如下:

母猪临产前,需关注产道、胎位、胎向等
事项 具体操作 目的
驱除体外寄生虫 若发现母猪身上有寄生虫,可用2%的敌百虫溶液喷雾 以免母猪将寄生虫传染给子猪
更换饲料 从母猪产前10天开始逐渐改喂哺乳期饲料 防止产后突然换料引起母猪消化不良,还可防止哺乳子猪发生下痢
增减饲料 如果怀孕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应从产前1周开始逐渐减少喂料量,产前1~2天减至正常喂料量的1/2 以免压迫胎儿或使母猪发生便秘,从而影响分娩
适量运动 母猪产前1周应停止远距离运动,可让其在猪舍附近或运动场上自由活动 避免因剧烈运动引起流产或死胎
分娩前的生理特点

母猪临产前在生理上和行为上都发生一系列变化,掌握这些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临产信号。

乳房肿胀:母猪临产前乳房会逐渐肿胀,乳头会分泌少量乳汁。

阴户红肿:母猪临产前阴户会红肿、充血,颜色由红变紫。

呼吸加快:母猪临产前呼吸会加快,呼吸频率增加。

食欲下降:母猪临产前食欲会下降,甚至出现拒食现象。

频繁排尿:母猪临产前会频繁排尿,这是子宫收缩压迫膀胱所致。

1.仔细观察母猪分娩征兆:观察母猪乳房、阴户、呼吸、食欲、排尿等变化,及时发现临产信号。

2.保持产房清洁卫生: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免病原菌滋生。

3.接产技术:临产前先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乳房及外阴部,然后注意观察分娩过程。

4.助产:在母猪分娩过程中,如遇难产,应及时进行人工助产,避免死胎、母猪死亡等悲剧发生。

母猪临产前,关注产道、胎位、胎向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提高分娩率、降低死胎率的关键。希望本文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为了确保母猪顺利分娩,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产道检查与胎位调整。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母猪分娩的成功率。

驱虫与饲料调整:预防为主,保障健康

在母猪临产前,驱虫和饲料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以某养殖场为例,他们发现,在产前对母猪进行驱虫,可以有效避免寄生虫通过母猪传染给仔猪。具体操作是,使用2%的敌百虫溶液对母猪进行喷雾,确保寄生虫得到有效控制。

母猪临产前,需关注产道、胎位、胎向等

同时,饲料的调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从母猪产前10天开始,逐渐改喂哺乳期饲料,避免产后突然换料引起母猪消化不良。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母猪的健康,还能防止哺乳子猪发生下痢。

临产前的准备:产房消毒,环境优化

临产前一周的清晨,养殖户应将妊娠母猪空腹、体表清洗、消毒、驱虫后,小心赶入已准备好的产栏内。产房是猪场的生产核心,有效的分娩管理是猪场成功的关键。某养殖户在产房消毒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他们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母猪分娩时的卫生。

此外,养殖户还需关注产房的环境优化。在产前3~5天,将母猪赶入产房,使其尽快熟悉新环境。这一举措有助于避免临产时更换饲养场地造成胎儿窒息死亡。

产道检查与胎位调整:确保分娩顺利进行

某养殖户在母猪分娩过程中,发现胎儿进入产道后,脐带多数从胎盘上拉断,通过脐带将胎儿拉出。这时,养殖户立即对母猪进行产道检查,发现胎位异常。他们迅速调整胎位,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在胎位调整过程中,养殖户还注意观察母猪的生理变化。当仔猪出生1-2头后,养殖户估计母猪骨盆大小正常,胎儿大小适度,胎位正常,从产道娩出是没问题的。只是,子宫收缩无力,母猪长时间有努责而不能产出仔猪时,养殖户及时进行人工助产,避免了死胎和母猪死亡。

产后护理:关注母猪健康,提高仔猪成活率

在母猪分娩后,产后护理同样重要。

某养殖户在母猪分娩后,发现母猪出现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他们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观察母猪的采食情况,确保母猪摄入足够的营养;及时处理母猪的乳腺问题,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