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与丁香鱼外观相似,但体型、颜色和生长环境存在差异
特征 | 丁香鱼 | 银鱼 |
---|---|---|
所属类别 | 鲱形目鳀科鳀属 | 鲑形目银鱼科间银鱼属 |
体型 | 体长15-25厘米 | 体长12厘米左右 |
颜色 | 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 | 全身透明 |
生长环境 | 东海,浙、闽两省近海水域 | 淡水,长江口、太湖等 |
银鱼,体细长,近圆筒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颌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
丁香鱼:鱼虽然个体小,但营养价值很高,系小型经济鱼类。它体圆状而侧扁,身长2—3.5厘米;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眼大,吻圆突;无棱鳞,无侧线。
丁香鱼要冷冻保存才不会变色变味,食用时用温水略为漂洗,可以去除冰渣,日本人常用来煮粥食用,台湾人也如此,对儿童与老人最为滋养。
银鱼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身体颜色是透明的。实际上,丁香鱼和银鱼并不一样,二者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二者的所属的类别就是不同的,充分说明了二者是不同种的鱼。
二者都属于体型比较小的鱼,不过体型还是有差异的。自然产的丁香鱼长度范围一般在15-25厘米之间,人工养殖的话则可以达到20多厘米甚至接近30厘米。而银鱼的长度一般在12厘米左右。
丁香鱼是鲱形目_科_属中的鱼,银鱼则是鲑形目银鱼科间银鱼属中的鱼。
丁香鱼分布于我国东海,主要产地在浙、闽两省的近海水域。银鱼则主要产于淡水,如长江口、太湖等。
据分析,丁香鱼含大量烯酸和廿碳五烯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银鱼也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鱼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银鱼与丁香鱼外观相似,但体型、颜色和生长环境存在差异。讲清楚了,接下来是银鱼丁香鱼:养殖新趋势,市场潜力大。
一、基本特征
银鱼和丁香鱼有何区别?本视频由秒懂少儿提供,已有2498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下载客户...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整条可食;又是海产的调味品。佐餐时,用它泡汤、或拌凉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扑鼻,生津开胃。据祖国药典记载:“海蜒,味咸性温,有清热、止泻之功效。”民间还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肺结核等症。
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此外,在尾鳍、胸鳍第一鳍条上也散布小黑点。
1、小丁香鱼: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闻之似丁香花味。3、银鱼是淡水鱼,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4、口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