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漏洞,亟需治本之策
为贪图便宜,一些养殖者大量使用违禁药物,没病也用药,实现所谓的预防。长期下去,鱼体内累积的药物残留就会严重超标。普通消费者不知道多宝鱼的这种养殖过程,在品赏美味时并不知道多宝鱼养殖的潜规则,直到“东窗事发”。2005年5月,山东济南历下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对辖区某连锁酒店销售活体多宝鱼抽检时...
同样是《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文字,说出了石峰等人的心声——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病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发水产疫苗等新型高效无公害鱼药;创新优势养殖品种育种技术,研发安全高效的水产饲料……据说,目前中国对于多宝鱼疫苗的自主研制已进入实验期,多宝鱼和所有相关产业人员的春天就快到来了。
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据新华社11月24日电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昔日美味如今让人谈食色变。针对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记者追踪采访发现,食品安全其实并不乏监管者,其“监管链”的近10个环节都有“重兵防守”:农业、质监、卫生、工商、药监、检验检疫……但这些部门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问题为何总是这种欠缺,详细体现在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里。
环节 | 监管部门 |
---|---|
农业 | 农业部门 |
质监 | 质监部门 |
卫生 | 卫生部门 |
工商 | 工商部门 |
药监 | 药监部门 |
检验检疫 | 检验检疫部门 |
天津等沿海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特急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密切关注多宝鱼事件发展,立即组织渔...
记者在威海采访的不少多宝鱼养殖户,对于“用药”无人否认,更有一些老板直言不讳“下过猛药,下过禁药。”关于道德、法律的拷问不再多说,另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些老板在下药时,甚至连最起码的“对症下药”都不能做到。
治本良方:科技创新与普及“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这次的事对整个行业都有负面影响,但不得不说利大于弊。”威海华新海大海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石峰曾这样告诉记者,在多宝鱼乃至整个渔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早暴露比晚暴露好,有个强力的引子比直接说道理好。”他举了个例子,世界多宝鱼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挪威,在20年前曾经爆发过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事件,“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个产业就陷入了低谷,但因为针对多宝鱼细菌病的疫苗在挪威成功研制并普及,挪威多宝鱼就很少听说需要用药的了,“产业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回升。”
在多宝鱼事件的直接影响下,一场从国家到地方的大范围调查整治已经拉开。不仅如此,一次由多宝鱼延伸开的关于中国渔业发展之路的讨论也被引发。记者在山东威海采访发现,作为多宝鱼在中国的发源地,威海人更关心的是事件背后所暴露的,多宝鱼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食品安全无小事,多宝鱼事件暴露出农业食品安全漏洞,亟需治本之策。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养殖户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多宝鱼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监管缺失、产销地衔接等突出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到,我国渔业科技受体制等多方因素制约,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难以满足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求。水产养殖病害频发,疫苗等安全、有效的专用渔药研发滞后,渔业执法管理手段不强,管理水平难以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