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稻田养殖田螺需考虑水质、温度、饲料等基础条件

养殖品种 壳特征 生长地点
中华园出螺 螺壳薄,売口周围有显著黑色边缘 永嘉山区稻田
稻田要求

用于养螺的稻田,全年不得干涸,禁止使用农药。

稻田养殖田螺需考虑水质、温度、饲料等基础条件
饵料丰富

田螺以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为食。生长旺季,需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等,投喂时间为每天8-9时,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

水质管理

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10天换水一次。水温在30℃以上时,需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水深保持在30厘米。冬季则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以保温。

温度控制

水温在15℃以下或高于30℃时,需特别注意水质调节和温度控制。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适当投饵,一般稻田养螺后25天左右自然饵料量下降,对饵料明显不足的田块,可在沟内投以陆地青草、菜叶等。

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此时保持水深10-15厘米,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田螺肉的营养价值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含蛋白质10.3%、脂肪1.2%,以及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稻田养螺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每亩可产400kg田螺,市场售价约3.5元/kg,产值可达1400元。田螺养殖的纯利润约为1000元/667m²。

稻田养殖田螺是一项结合水稻种植与田螺养殖的创新农业模式,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温度控制和饲料选择,可以实现水稻与田螺的双赢。

稻田养螺:水质调控与饲料创新实践

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有一个独特的稻螺种养基地,它不仅展示了稻田养螺的魅力,更成为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项目的亮点。这里,稻、螺共生,物质循环利用,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田螺养殖:选种与稻田准备

稻田养螺, 要有适宜的田螺品种。在永嘉山区,自然生长的田螺大多为中华园田螺。养殖前,需选择水源条件好、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稻田。稻田要求全年不干涸,且不能使用农药。此外,稻田整理也非常关键,要在水稻移栽时留下空道,栽后一周内开挖沟道,沟宽20-27厘米、深13-17厘米。

稻田养殖田螺需考虑水质、温度、饲料等基础条件
饲料创新:多样化投喂策略

稻田养螺,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更是一种生态农业的实践。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稻田养螺的更多可能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