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如何科学饲养种野鸭,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

野鸭的饲养管理技术基本上与家鸭相同。掌握好种野鸭的繁殖特点,是提高繁殖性能的重要环节。

如何科学饲养种野鸭,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

为了充分利用野鸭资源,保护品种多样性,满足市场需要,必须深入了解野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惯,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

饲养管理要点

野鸭第1次放水时间,一般在出壳后24~26小时。

饲养方法 繁殖特点
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提高繁殖性能
保持鸭舍清洁卫生 减少疾病发生
合理配种 提高受精率
注意放水时间 适应水生习性
加强防病、防害工作 提高成活率

野鸭的利用年限一般为2~3年,种母鸭第二年的产蛋量最高,第一年和第三年的产蛋量次之,但养到第三年以后就不经济了,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下降。

鸭舍要保持清洁卫生,要在墙四周铺垫草,多设一些陷窝,引诱母鸭夜间产蛋。清晨打开门窗,使迟产鸭仍能在舍内产蛋。放鸭后及时拣蛋。对第2年的种鸭而言,秋天为第2产蛋期,此时可增加秋牧,放田觅食,以减少补料,节省成本,深秋后应予补饲。注意天气的剧烈变化,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同时还应始终保持养鸭环境的安静,防止各种应激。秋冬季晚上要起身操鸭,以防鸭体肥胖。饲养密度为8~10只/平方米。

人工培育条件下,野鸭在170日龄左右达到性成熟,公鸭略早于母鸭,全年平均产蛋量达120个左右。

产蛋期间及时添骨粉、贝壳粉;产蛋高峰来临前,应提高蛋白质含量。日喂4次。早晚补充人工光照2~3小时,使每日光照时数达到15小时。产蛋期要注意饲料的稳定性,不轻易改变;如需改变,应有7天的过渡期。必须确保饮水的供应和清洁。

公、母混群与配比:公、母混群在青年鸭饲养阶段,一般采用公、母分开饲养的方式,在鸭群达到性成熟前3周,再把公、母野鸭进行合圈,使它们相互熟悉。野鸭的产蛋高峰一般在夜间1〜4时,白天要让成鸭充分洗浴、运动、晒太阳和交配,以提高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成年种野鸭在交配产蛋期间,要按公母1: 的配合比例混群饲养,以确保种蛋的受精率。

手机版1.野鸭如何饲养。抗病力强,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更有利于集约化饲养。

每群以5羽左右为宜。2周内要加强值班,发现打堆,应及时分开。防病、防害工作:野鸭育雏期除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外,重点应防治大肠杆菌病和禽流感的免疫工作。同时要防鼠害等,以提高成活率。

公母鸭配种比例以1:5~1:10为宜,视天气和种蛋受精率,适当调整配比。

小鸭子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饲养期间一定要保持温度适宜。

要经常观察野鸭生长情况,防止出现挤压堆积现象。2、合理配种。野鸭一般在生长至两个月左右后便可选择种鸭,种鸭公母的比例在一比...

公鸭要求头大、体壮、活泼,头颈翠绿色明显,交尾能力强。母鸭则要求头小、颈细长、眼大。公鸭体重不宜低于1.25公斤,母鸭不宜低于1公斤。公鸭一般利用1~2年。

野鸭繁育:深入解析成功之道

了解野鸭的习性至关重要。野鸭,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繁殖特性,在养殖过程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挑战。以下,我们就来深入分析野鸭繁育的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如何科学饲养种野鸭,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

因为人们对野鸭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野鸭市场前景广阔。未来,野鸭繁育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2. 饲养技术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环保意识增强,注重野鸭养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