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危害严重
在我国的北方青花菜种植区,春、秋两季的青花菜和花椰菜初侵染源分别来自越冬、越夏活体寄主上的菌丝体或卵孢子;而南方种植区初侵染源则来自田间越冬的十字花科芸苔属蔬菜上的病菌。气温在16~20℃,相对湿度大或植株表面有水滴的条件下,该病极易发生,北方春季发病较秋季严重,南方冬春两季普遍发生。
紫甘蓝菌核病是紫甘蓝的一种重要病害,英文名为Purple Cabbage Sclerotinia disease。这种病主要侵害茎基部,受害部位呈现湿腐状,紫褐色。在潮湿环境下,病部会迅速腐烂,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
品种 | 特点 |
---|---|
碧杉 | 适应性强,耐寒耐热 |
碧松 | 生长周期短,产量高 |
上海1号 | 品质优良,耐病性强 |
1. 紫甘蓝收获后,及时仔细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将遗漏的菌核深埋在土壤深层,使之不能萌发出土。
2. 花期染病,主要由根茎部或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病部呈暗灰绿色坏死腐烂。因为病害的发展,植株由下向上逐渐萎蔫枯死。
3. 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染,使病害蔓延。
4. 发病初期,随时摘除病组织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 反季节栽培时,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期。
6. 在中短期测报基础上,掌握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m²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对克露、甲霜灵锰锌产生抗药性的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在紫甘蓝种植过程中,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通过上述的防治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我们的作物,提高产量。
紫甘蓝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危害严重,需及时防治。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紫甘蓝菌核病防治案例解析。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防治紫甘蓝菌核病,提高紫甘蓝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