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技术是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水稻幼苗
秧田肥力的高低,是培育壮秧的关键。为此,秧田地需亩施农家肥5—7方,腐熟饼肥50公斤耕翻。播种前3—5天,亩净秧床施一铵或二铵15—20公斤,硫酸铵30—4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公斤。此外,也可采用沃晶牌或沃力牌或强旺牌水稻育苗配方肥,确保土壤肥力均衡。
简塑钵盘育苗播种方法,秧苗素质显著提升,根系干重比旱育苗多一倍,耐低温。移栽时不伤根,返青快,分蘖节位低,增多低位蘖,比旱育苗提早成熟2~4天,增产7~15%。育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0~ 35 d,叶龄3. 5~ 4. 0片叶,苗高13 cm左右,第一叶鞘高不超3 cm,根14条。百苗鲜重14g左右,叶片宽厚挺直有弹性,叶色青绿无病害。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前1—2天放水浸透床面,精细整地,达到泥烂、面平。待床面水份下渗没有泥浆时,进行精细播种,播种时半籽入泥,确保播种深浅一致。播后用铁锨轻拍,使种子和泥面平。待覆盖的粪土干燥后,再用1:2的过筛腐熟粪土覆盖,粪土厚度0.7—1厘米,确保透气性。
化学调控:助力秧苗茁壮成长在水稻二叶一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120克对水喷雾,喷药均匀,不能漏喷重喷,使秧苗生长一致。水稻插秧前一星期,可亩用5克生根剂加水15公斤叶面喷雾,促使秧苗长出根原基,插秧后,快速生长伸长。
病虫害防治:确保秧苗健康生长对长势差的苗床,可用盖天力溶液或强旺氨基酸磷钾宝300倍水溶液叶面喷施2—3次,使秧苗快速恢复生长。对生理性黄叶病白化病可用普罗多300倍液或黄秧速绿3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0.3%硫酸亚铁水溶液喷雾,但效果不如前者。
三叶前以旱长为主,三叶期后,若营养不良,易诱发立枯病。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亩用45%配方肥或尿素3—5公斤,浇小水一次;三叶一心时,施用促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或配方肥12—15公斤,浇小水一次,促使秧苗分蘖。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注意灌水防低温寒害。
水稻育苗:精心呵护,收获满满掌握好水稻育苗技术,是育好苗的保证。壮苗标准是:水稻秧苗要达到秧龄35—45天,主茎叶片5—7片,叶直不披、叶色绿中透黄。株高15—20厘米,有1—2个分蘖,茎基扁粗有弹性,白根多,根原基多,无黑根无病虫。
关键步骤 | 具体操作 |
---|---|
秧田选择 |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盐碱的田地 |
施肥 | 亩施农家肥5—7方,腐熟饼肥50公斤耕翻 |
播种 | 精细整地,半籽入泥,确保播种深浅一致 |
病虫害防治 | 定期喷施农药,预防病虫害发生 |
先讲了水稻育苗技术是利用人工方法培育水稻幼苗,为水稻移栽提供优质种苗。,接着来看水稻育苗技术:精准培育,助力高效移栽。
在播种前2-3天,或秧苗立针期,我们使用50%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对水进行喷雾,封闭床面杂草。对出苗的稗草,我们使用50%二氯喹林酸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在秧苗二叶一心时,我们使用20%甲基立枯磷500倍液或康有力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立枯病。此外,我们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使用攻夫1500倍液或远东菌星500倍液喷雾,防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等病害。
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因此我们要重点防治稻飞虱。在小麦成熟期,麦田飞虱因生存条件恶化而迁入苗床,因此我们要在麦黄熟至插秧前,对秧田进行防治。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吗啉胍铜喷雾防治,或者使用条纹叶枯净30-50克对水30公斤进行喷雾,以抑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展。
浸种消毒: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我们在播种前要将种子晾晒2-3天,然后进行风选或泥水选种,确保种子饱满、发芽势强。为了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我们使用恶敌5克加水5斤浸种3公斤浸3-4天,或者使用25%咪鲜胺4000倍液或80%402杀菌剂2000-3000倍液或10%浸种灵4000倍液浸种3-5天,杀死白叶枯、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
抛秧盘培育: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抛秧盘培育秧苗是近十多年来在我家乡得到推广的一种育苗方式。这种育苗方式既适用于水田,也适用于旱地,为农民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抛秧盘育苗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和产量。
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培育壮秧。播种过早,秧龄老化,分蘖缺位;播种过晚,秧苗嫩弱。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掌握好播种期和播种量。在播种前,我们要准备好秧田,确保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盐碱。同时,我们要精选良种,提高播种质量,为秧苗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秧苗生长管理:关注每个细节在秧苗生长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每个细节。从播种、施肥、浇水到病虫害防治,我们都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只有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为水稻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