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中鸡管理:探讨乌中鸡养殖技术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乌骨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品质的禽类,其养殖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解析乌中鸡的养殖技术,并探讨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乌骨鸡的中鸡分为种用中鸡和肉用中鸡。种用中鸡是指从脱温饲养至开产前这一生长阶段的育成鸡,即9-25周龄阶段;肉用中鸡是指脱温饲养到上市阶段的鸡,一般要求60-150日龄,体重0.8-1.2公斤,即可供制药厂和外贸出售。
养殖技术要点项目 | 具体要求 |
---|---|
饲料供应 | 种鸡供给全价日粮,可喂粉料也可喂粒料。每天喂3-4餐为宜,冬天夜间可加喂1餐。 |
光照管理 | 每天光照14-16小时,光照强度为15平方米40瓦,最好早晨5时开灯,日出后熄灯。 |
舍温控制 | 舍温应保持13-25℃,保持舍内安静。 |
环境卫生 | 舍内设砂盆或砂池,让鸡自由采食砂粒和砂浴,既可防皮肤病又可增强消化机能。 |
2015年,某养殖场采用先进的乌中鸡养殖技术,实现了种用中鸡的年产蛋率提升至90%,肉用中鸡的上市率提升至95%。通过优化饲养环境和改进饲养管理,该养殖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
市场预测与规划因为消费升级和政府政策支持,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中鸡养殖数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为此,养殖者应关注市场动态,优化养殖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在发展方向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养与安全并重,即开发更高效、低毒性的饲料添加剂;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优化饲料配比和养殖管理流程;三是环保绿色转型,推广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在饲养种用中鸡时,需要提供全价日粮,既可以喂粉料也可以喂粒料。在喂料时,放料量控制在饲槽容量的2/3左右,以防止鸡扒出,造成浪费。每天喂食3-4餐为宜,冬天夜间可额外加喂一次。光照方面,每天保持14-16小时,光照强度为15平方米40瓦。早晨5时开灯,日出后熄灯,傍晚再开灯至10时熄灯。舍温应保持在13-25℃之间,保持舍内安静,运动场内设置砂盆或砂池,让鸡自由采食砂粒和砂浴,有助于预防皮肤病并增强消化机能。
肉用中鸡的饲养,与种用中鸡有所不同。在饲料供应方面,可以采用较高能量和较高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以促进鸡群在100-150日龄时肌肉丰满且体内储存一定脂肪。饲养时,可采取平养的方式。不留作种用的鸡可转入商品鸡群。需要注意的是,日粮结构的调整和喂料方法对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管理与防寒保暖冬季管理的关键是防寒保暖、正确通风、降低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当舍顶隔冷效果差时,应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窗户用塑料薄膜封严。调节好通风换气口,在温度低时要人工供温。定期更换和添加垫料,确保干燥。由于冬季鸡的维持需要增加,因此必须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采用分次饲喂时,要尽量缩短鸡群寒夜空腹的时间,经常检修烟道,防止煤气中毒和失火。
环境卫生与生物安全为了维护鸡舍卫生和生物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定期对鸡舍及其周边活动场地进行消毒;注意鸡舍内是否有鼠洞,及时堵塞;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猫、狗、鼠、飞鸟对鸡造成伤害,减少疾病的传播;在饲料供应中避免使用激素类物品及其它化学药剂,可以通过大蒜法进行预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