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小蚂蚱养殖技术,关注蚂蚱养殖方法与效益

一、小蚂蚱的孵化与初养

在气温攀升至28-30℃之际,蚂蚱卵便迎来孵化时刻。需准备无污染土壤与锯末,按1:2比例搅拌,保持含水量在20%-30%。在器皿中铺3-5厘米厚的土层,确保拍实,接着将蚂蚱卵均匀分布其上,覆盖一层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随后,在器皿上覆盖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小蚂蚱便用软毛刷将其引导至棚内食物上。

小蚂蚱养殖技术,关注蚂蚱养殖方法与效益

鉴于蚂蚱的飞翔特性,棚养成为必然选择。养殖棚应选址于通风向阳之地,地面高于周围地面约10厘米以便排水。土壤以不易结块者为佳。棚舍可采用拱形设计,以增强抗风能力,结构简单,规模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拱形棚框架由竹片和木棍构成,顶部覆盖冷布制成的类似蚊帐的棚罩,底部埋入地下,仅留门口,方便喂养和管理。

小蚂蚱的饲养主要依赖于鲜嫩的麦苗、玉米苗和杂草等单子叶植物。1-3龄的小蚂蚱需注意防雨。从孵化到成虫约需27-35天,期间每5-7天蜕皮一次,共蜕皮5次。小蚂蚱有群居和迁飞的习性,这与其取食和生殖布卵有关。产卵后,卵需在上冻前进行保温和保湿处理,以防冻裂。

四、消灭天敌

小蚂蚱的天敌主要包括蚂蚁和蝼蛄等。虽然这些虫子对蚂蚱的直接危害不大,但清除它们时不能使用农药,以免残留物对蝗虫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消灭蚂蚁的方法是捣毁其窝并用开水烫死,而蝼蛄则可通过灯光吸引并扑杀。

五、案例分析
养殖户 地点 养殖规模 效益
刘林 禹州市鸠山镇范门村 20多座大棚 预期收益超过一万
郭文增 邢台隆尧县大张家庄乡马家庄村 数个大棚 探索创新技术,追求经济效益

气温28℃-30℃时,蚂蚱卵孵化。

使用无毒土壤与锯末按1:2比例混合。

铺设3-5厘米厚的土层,含水量20%-30%。

将蚂蚱卵均匀分布,覆盖1厘米厚的混合土。

器皿上覆盖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

发现小蚂蚱后,引导其至食物上。

养殖棚采用拱形设计,结构简单,便于管理。

小蚂蚱喜食单子叶植物,如麦苗、玉米苗和杂草。

注意防雨,并观察蜕皮情况。

小蚂蚱养殖是一项具有可观效益的农业项目。通过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精细的管理,养殖户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通过小蚂蚱养殖技术,关注蚂蚱养殖方法与效益。的铺垫,我们可以开始蚂蚱养殖:高效益案例解析。

小蚂蚱养殖技术,关注蚂蚱养殖方法与效益

为了帮助更多农户发家致富,刘林成立了林林昆虫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吸纳乡邻到自己的大棚干活,还把养殖蚂蚱的技术传授给村里的农户,帮助他们建大棚养殖蚂蚱。目前,全乡已有40多户农户在刘林的指导下建起大棚养殖蚂蚱。

在禹州市鸠山镇范门村的蚂蚱养殖大棚里,养殖户贾宗超正给手指粗的蚂蚱喂食玉米草。他表示,养殖蚂蚱的关键是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从孵化到成熟只需50天左右就可以销售了。目前,他和乡亲们养殖的蚂蚱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他希望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共同把小蚂蚱养殖做成大文章。

在南召县石门乡寨沟村史西岩夫妇的蚂蚱养殖基地,密密麻麻的蚂蚱正在大棚里欢脱地蹦跶。史西岩介绍,传统的种植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而蚂蚱市场发展前景好,他们通过学习外地经验,结合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生态养殖技术。在整个生态循环养殖过程中,他们不使用任何农药及化肥,实现绿色环保且效益较高的特色养殖模式。

在通河县,设施农业助力下,小蚂蚱成为了一个乡村特色养殖项目。项目具有技术门槛低、投入资金少、易操作等优点,适合广大农户参与。通过销售虫卵,还能产生一笔可观的收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