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蛙幼蛙放养及食性驯化研究,探讨幼蛙适应性及食性转变
在上一年的初冬,我们精心搭建了150平方米的种蛙培育池,经过严格消毒后,从本地及周边养殖场挑选了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美国青蛙种蛙,雌雄比例1:1.2,逐步进行放养。美国青蛙的食性非常杂,在自然界中,小鱼小虾、飞虫、杂草等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从幼蛙开始的分级放养,坚持每天晚上的巡池工作不松懈,风雨无阻。
美国青蛙的饲料和食性驯化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蛙类的视觉生理特点,它只对活动的食物敏感,对静止的食物则很难发现。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或没有经过食性驯化的美国青蛙只吃活饵,不吃死饵。对于规模化养殖要在蛙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投喂活饵,这是不太现实和不太可能的事。因此,必须对幼蛙进行食性驯化,让其接受死饵或人工配合饲料。食性驯化的成败是商品蛙养殖的关键。
研究背景美国青蛙作为蛙类养殖的新宠,其幼蛙放养及食性驯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青蛙幼蛙放养及食性驯化技术的探讨,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实用的养殖策略。
食性驯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蝌蚪刚变态成幼蛙时开始。当90%左右的幼蛙登陆上岸后,先把黄粉虫均匀撒播在蛙池的陆地部分,让幼蛙捕食,每天分2次投喂。三天后,幼蛙已习惯了捕食黄粉虫,这时就可把黄粉虫集中投放到饲料台上,使幼蛙形成到食台上进食的习惯。之后,开始用一部分颗粒大小与黄粉虫相当的颗粒饲料与之混在一起投喂,使幼蛙在进食时不但会吃到黄粉虫,同时也吃到颗粒饲料。然后逐渐减少黄粉虫的比例,增加颗粒饲料的比例,最后过渡到以颗粒饲料完全取代黄粉虫,这样食性驯化就宣告完成。一般食性驯化过程大约需要15天时间。
另一种方法是对刚变态的幼蛙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后,使其达到体重20克左右的幼蛙,然后才开始驯化。在强化培育期间,投喂适口的活饵,如蝇蛆、蚯蚓、黄粉虫、小鱼虾等,使幼蛙充分摄食,快速生长,增强体质。驯食时蛙的养殖密度要比较高,以造成群体大、争食强的效果。一般采取“以活带死,以动促活”的做法,利用活饵的活动带动死饵,或利用人工或机械的运动使死饵“动”起来。驯食时可把适口的小泥鳅、小鲫鱼等活饵与死饵一起投放到饲料框台中,利用活鱼的游动和蛙本身的活动而带“动”死饵,使蛙误以为是活饵而吞食。
强化饲喂给经过食性驯化的美国青蛙投喂的配合颗粒饲料,其原料组成主要以鱼粉、麦麸、菜籽饼、玉米等为主,并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促生长剂和保健剂。
放养密度在4月初至6月初放养幼蛙。美国青蛙体重是普通青蛙的5~7倍,具有性情温顺、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病害少、易饲养等特点。
在放养前,幼蛙池要经过彻底的清池消毒。美国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变态成蛙后营水陆两栖生活,以肺呼吸为主,皮肤呼吸为辅,其养殖密度基本不受水中氧气的限制,但由于美国青蛙自相残杀的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在幼蛙养殖阶段,放养密度也不能太高,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体重20克以内的幼蛙200只,20~50克的幼蛙120只,50克以上的幼蛙80只。
放养密度 | 体重 | 数量 |
---|---|---|
20克以内 | 20克 | 200只 |
20~50克 | 20~50克 | 120只 |
50克以上 | 50克以上 | 80只 |
梁柏汉,张平照. 美国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中国水产;1991年07期.
顾高传. 食用蛙类的新秀——美国青蛙. 今日科技;1991年03期.
杨宇晖. 鳜PEP、LP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与鱼食性驯化相关分析. 暨南大学;2011年.
周燕芬. 美国青蛙在江苏养殖变态期死亡率高. 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培育池构建与种蛙挑选在幼蛙养殖阶段,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因为青蛙尤其是幼蛙阶段会存在自相残杀的现象。为了提高成活率,必须对幼蛙进行食性驯化,让其适应死饵或人工配合饲料。美国青蛙幼蛙的食性驯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变态成幼蛙时开始驯化;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后,使其体重达到20克左右再进行驯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