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蚯蚓坑养法:利用地下洞穴养殖蚯蚓

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其实家养蚯蚓最简单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箱养法和坑养法。坑养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地下洞穴养殖蚯蚓,这种方法不仅节省空间,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蚯蚓坑养法:利用地下洞穴养殖蚯蚓
Word文档坑式饲养蚯蚓技巧
步骤 具体操作
建坑 选空气流通的露天场地作坑床,长宽依产量地势而定,一般长宽比为3:1,深60厘米,用砖砌成,床的一半在地下,一半高出地面。
铺垫 床内先铺上10厘米厚的土,土上再铺上5厘米厚用水浸过的稻草。
放种 每平方米放500条小种。

养殖名特优水产品,饲料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与制约因素,它关系着饲养品种的成败与效益好坏。水蚯蚓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氮回收率达98%,是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喜食的开口饵料,更是鲟、鱼等养殖的佳品。

养殖蚯蚓的方法

盆养法:适用于社员家庭,城市居民或进展有关科学争论的小规模养殖。可承受花盆、缸盆和其它废旧陶器进展养殖。

坑养法: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为纱网作棚盖,也可盖拱形塑料大棚。棚养简便易行,养好水蚯蚓,可为养殖水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动物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成品质。

蚯蚓个体不大,长约100毫米,但群体产量较高。尾鳃蚓和水丝蚓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蚯蚓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蚯蚓喜暗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

坑池条件

建造一个适于水生蚯蚓生活的生态环境,要求微流水、土质疏松、腐植质丰富、避光等。坑池可以新掘或利用与沟渠相通的水坑改建,面积视需要而定,3~5平方米为宜,水深20~25厘米,底部用保水性好的黄土或三合土筑底,并设进排水口。在引种入坑前,还要培养好底泥,最好是挖肥沃的鱼池淤泥,铺在坑底,厚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加入畜禽粪或农家肥7.5~10公斤,最后加入经发酵后的饼、麸、糠糟等。

引种入坑

引种量视水质、泥质、粪肥来源与季节而定。肥源、混合饲料源等充足,引种量大,产量高。一般每平方米放种蚓0.25~0.5公斤。培养30~45天后,每亩日采收量可达10~15公斤,最高可达48公斤。

管理

保持微流水,以使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加速代谢产物的散逸,增加蚯蚓的摄食生长。一般水流的流速以2~8厘米/秒为度。速度不能太快,如太快水流会冲走营养物质和蚓茧,影响产出。蚯蚓引种后,应每隔2~3天投饲一次。若投入的是精饲料,饵料系数为2.6左右;若用猪、牛粪,饵料系数为7.8~10.4。

采收

可在晚上减少水流量或断水,造成第二天早上或上午坑内缺氧,蚯蚓就会被迫群聚成团浮于泥表或上浮至水面,用捞子捞取即可。

坑式饲养,首在选址。露天场地,空气流通,是理想之选。坑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长宽比为3:1,深约60厘米。坑壁用砖砌成,一半埋于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坑底铺土10厘米,其上再铺稻草5厘米,用水浸透。每平方米投放500条小种,便是开始。

蚯蚓坑养法:利用地下洞穴养殖蚯蚓

养殖蚯蚓,方法多样。盆养,适合家庭、城市居民或小规模养殖。花盆、缸盆、废旧陶器皆可利用。盆养简便,管理轻松,易于搬动,温湿度易于控制。

一、水蚯蚓的生活繁殖习性。水蚯蚓喜暗畏光,在光线弱或暗时,更倾向于爬出洞穴活动。人工养殖,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房前屋后、庭院空地、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皆可培养药用蚯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