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鲻鱼为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

生态习性 养殖技术 海水养殖重要性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能适应多种水域环境。 鲻鱼的养殖技术包括暂养、淡化、放养等环节。 鲻鱼在海水养殖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沿海地区的重要养殖品种。

鲻鱼,作为一种广盐性鱼类,其生命力之强令人称奇。从盐度为38‰的海水到咸淡水,甚至是纯淡水,鲻鱼都能游刃有余地生存。其适温范围宽广,从3℃到35℃,这使得鲻鱼能够在较广泛的地理环境中繁衍生息。

鲻鱼为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

在食物来源方面,鲻鱼是一位不拘一格的杂食者。它们以硅藻、有机碎屑、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为主食,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动植物性颗粒饲料,如合成饲料、麦麸、花生饼、豆饼等。这样的食性使得鲻鱼的食物来源广泛,物化成本低,非常适合大规模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鲻鱼的滤食性特点尤为显著。滤食性的鱼类通常以浮游生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为食。鲻鱼也不例外,它们将水吞入后,通过鳃耙将食物留下。这种食性使得鲻鱼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要求不高,有利于保持水体的清洁。

鲻鱼的养殖技术也颇具特色。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暂养池每1/15公顷可放鲻鱼苗约10万尾。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淡化时要适当投喂饲料,以防鱼体消瘦。

在河口淡水水域捕捞的鲻鱼种,不必淡化就可放养到池塘中。鲻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或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公斤~3公斤以上性腺便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繁殖。鱼苗的发生季节为1月份~4月份,此时最适于捕捞收集鱼苗暂养。

养殖经验表明,鲻鱼的成鱼养殖既可主养又可混养。在鱼塘内混养鲻鱼,一般每亩可放养3000尾~5000尾。如有充氧设备或流水性养殖,密度可高些,可多至8000尾以上。还可搭配适当的其他鱼种,管理得好,当年鱼可长到条重300克~700克以上。

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根据文献记载,养鲻业始于明代,在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00多年历史。

鲻鱼作为一种广盐性杂食性鱼类,在生态习性、养殖技术以及海水养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入了解和研究鲻鱼,对于提高海水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鲻鱼为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
鲻鱼的食性解析

黄鳍鲷,另一种常见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以动物食性为主,口裂较小,只能摄食较小个体的鱼虾。在养殖过程中,常将小鱼等用绞肉机切碎后投喂。黄鳍鲷的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8至30℃,在这一水温范围内,其生长速度最快。

鲻鱼的养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还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鲻鱼养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