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黄秋葵病虫害:指侵害黄秋葵的各类病原体、害虫及其引起的病害

黄秋葵作为新型保健蔬菜,其病虫害问题不容忽视。

黄秋葵病虫害:指侵害黄秋葵的各类病原体、害虫及其引起的病害
黄秋葵病虫害概述

黄秋葵病虫害主要指侵害黄秋葵的各类病原体、害虫及其引起的病害。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黄秋葵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其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菌核病 叶片、茎秆和果荚出现黄褐至灰褐色大型坏死斑,空气潮湿时产生少许白霉,干燥时病斑易破裂脱落。 采收后注意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增施有机底肥,适时采收,适时追肥。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美洲斑潜蝇 叶片、茎秆和果荚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至灰绿色坏死,迅速 成不规则形大斑,产生浓密白色絮状霉层。 可用1.8%爱福丁EC5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EC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斜纹夜蛾 叶片出现缺刻或网状,严重时叶片几乎被吃光。 主要发生5~9月,以采收期为害较重。可选用5%锐劲特SC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病毒病 叶片出现畸形花叶和蚀纹坏死斑,植株矮化,生长发育缓慢。 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褐斑病 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小点,逐渐变成圆形至多角形斑,大小为1~5毫米,灰褐色。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发病初期,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种植。

2. 精细整地,高垄或高畦栽培。

3.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

4. 发病后及时清除中心病叶和重病植株。

5. 防治方法:根据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8.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

黄秋葵疫病是黄秋葵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可以在黄秋葵整个生育期内发生,尤其是在幼嫩期,发病最为严重。疫病主要侵害嫩叶、嫩梢、嫩茎和嫩荚。症状表现为水渍状猝倒,病组织上会产生少量白霉,最终导致植株枯死。

黄秋葵病虫害:指侵害黄秋葵的各类病原体、害虫及其引起的病害

针对疫病的防治,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发病初期,可使用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1-3次。

菌核病主要在黄秋葵的幼嫩时期发生,侵害叶片、茎秆和果荚。叶片染病后,多形成黄褐至灰褐色大型坏死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少许白霉,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茎秆、叶柄和果荚染病后,初呈水渍状暗绿色至灰绿色坏死,迅速向各方向 成不规则形大斑。

蚜虫是黄秋葵常见的害虫之一,一旦感染蚜虫,黄秋葵就容易出现畸形。防治蚜虫,我们可以使用1.8%爱福丁EC5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EC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治措施,确保黄秋葵的健康生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