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涝大豆田病虫害频发,需加强防治
粮食生产,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关键。
粮食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只是,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大豆病虫害防治成为了粮食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病害类型 | 危害描述 |
---|---|
真菌性病害 | 如大豆锈病、大豆疫病、大豆炭疽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大豆叶片黄化、枯死,严重时会造成大豆减产。 |
细菌性病害 | 如大豆角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会导致大豆叶片斑点、枯萎,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
对于有畦沟、腰沟、围沟“三沟”的田地,要确保排水畅通,减少因积水导致的病虫害发生。
连雨天空气湿度大,大豆霜霉病易于发生与流行。发病田块可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受涝后高温高湿天气,易滋生大量病菌,发生大豆锈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为害,可用粉锈宁每亩3克加水50公斤防治大豆锈病。对受涝渍危害偏轻的豆田...
七、后期田间管理做好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平衡水肥。
八、专家建议 九、实践案例某地区大豆受涝后,采取及时排水、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成功减轻了灾害损失,大豆产量比往年提高了15%。
十、大豆病虫害主要分为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如大豆锈病、疫病、炭疽病等,会导致大豆叶片黄化、枯死,严重时造成减产。细菌性病害如角斑病等,也会对大豆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受涝的大豆抗性变弱,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锈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防治病虫害时,不仅要针对病害本身,还要考虑到涝害带来的二次影响。
大豆是一种耐涝性较差的作物,以苗期较敏感。受害后根部腐烂、叶片发黄生长变缓,严重致死。为减轻渍涝灾害对大豆造成的危害,确保大豆正常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雨后应该立即采取行动。
六、未来展望:可持续的大豆种植之路因为秸秆全量还田、恶劣气候极端频繁出现,病虫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如何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