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储藏需防潮、防霉、防虫,保证品质和产量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仅次于稻谷,主要产区集中在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淮地区。只是,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面临着防潮、防霉、防虫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步骤 | 具体操作 |
---|---|
1. | 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注意掌握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 |
2. | 在麦温达到一定温度时,及时收堆保持2小时。 |
3. | 趁热迅速转到农户小粮仓密闭储藏。 |
4. | 密闭7~10天;粮温在40℃左右,则需密闭2~3周。 |
需要注意的是,外包装应具有良好密闭性,防水防潮防气体外泄。同时,小麦虽耐温性强,但在高温下持续贮藏会降低其品质,因此要合理安排储藏时间。
步骤 | 具体操作 |
---|---|
1. | 利用冬季低温,进行自然通风。 |
2. | 将小麦放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储藏。 |
3. | 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储藏16年,品质变化甚微。 |
此外,低温储藏法还可以延长小麦的储藏期限,降低因储藏不当而导致的损失。
小麦储藏过程中的防潮、防虫措施1. 清洁仓库:清洁仓库可以有效减少害虫滋生的源头。同时,储存小麦的容器也应保持干净、干燥,避免有水分残留,否则容易导致小麦受潮,进而吸引害虫。
2. 物理防虫方法:例如农户在采用热入冷储的方式储存新收获小麦时,所使用的装具、器材、用具等均需事先清洁除虫。
3. 控制储存温度:高温处理后低温储存:新收获小麦选择晴朗天气,高温薄摊勤翻曝晒,使含水量降到12%左右,麦温达到45 - 50°C时,及时收堆保持2小时,趁热迅速转到农户小粮仓密闭储藏,达到杀虫、防虫、防霉,促进品质改善的目的。
4. 防潮措施:通风降温,夏季高温入库的小麦在季节转换时,由于小麦温度较高,气温偏低,加上后熟期作用,小麦呼吸旺盛,容易产生出大量的水汽,此时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温,避免小麦受潮。
先理解了小麦储藏需防潮、防霉、防虫,保证品质和产量。,再来看储藏小麦,科技护航,品质无忧。。
精密热封闭储藏技术
在小麦储藏领域,热封闭储藏技术如同守护者,为小麦的品质保驾护航。这项技术通过高温密闭,有效抑制虫害和霉变,同时促进小麦后熟,提升发芽率。在我国,小麦产量位居第二,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例如,某农户在应用这一技术后,储存的小麦品质显著提升,发芽率达到了98%以上。
具体操作中,将小麦在夏季高温下曝晒,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密闭储藏7-10天;若粮温在46℃左右,则需密闭2-3周。这种储藏方法不仅防虫、防霉,还能提升小麦的品质。
低温储藏,品质保障
低温储藏是小麦安全储藏的关键。尽管小麦耐温性强,但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储藏会降低其品质。低温储藏则能有效保持小麦的品质和发芽率。据研究,小麦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储藏16年,品质变化微乎其微,且能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面包。 以某地区为例,当地农户利用冬季低温进行自然通风,将小麦储藏在通风良好的仓库中,有效保持了小麦的品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深受农户喜爱。
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防虫至关重要。小麦种皮薄,吸湿性强,容易滋生害虫。因此,在储藏前, 要确保仓库和储藏容器清洁干燥,避免水分残留。 某农户在储藏小麦时,采用了物理防虫方法,如使用防虫网、熏蒸剂等,有效降低了害虫的侵染。此外,他还通过控制储存温度,如高温处理后低温储存,进一步提高了小麦的储藏安全性。
在小麦储藏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