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景宁县浮亭岗村大力发展特色红米种植

农耕文化中地力常新、精耕细作、农牧结合等优良传统以及大力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良方。农耕文化中顺应天时,找准特色,因地制宜,和谐发展的内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景宁县浮亭岗村大力发展特色红米种植

浮亭岗村农户梅伟东认真吸透惠农政策,在村里原种茭白产量不高的农田,实行稻与田螺、泥鳅种养结合的方式种植特色红米。据悉,今年景宁县全县对全年水稻种植面积50亩及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200元的直接补贴,其中省财政承担190元,县财政承担10元。

2015年10月15日,经县农业局、雁溪乡政府等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现场仪测验收,实种面积62.5亩。

私信TA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有机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马鞍山市发展现代农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农业比重逐年下降,农民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着重依靠机械、化肥、农药和水利灌溉等现代技术转变,传统农业种植的技艺已逐渐淘汰,农业用具逐渐...

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使古老的农业耕作智慧与现代有机科技相结合,探索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智慧农业,无异于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这是我们看到当今传承农耕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农耕文化是植生于原始生产生活,依托地域特色、历史传承、种养习惯、饮食行为等人文因素,以不同形式传承发展而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精华浓缩并传承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和积累起来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源自农耕文明,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华夏民族认识、把握、运用自然规律于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

由于农村大多劳力外出,部分农田因无人耕种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梅伟东针对这部分农田的特点,采取统一流转,实行稻与田螺、泥鳅种养结合的方式种植特色红米。稻田不用化学除草、不用高剧毒农药,保持田间生态环境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由于梅伟东田间栽培技术按照县农业部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方案实施,经周边群众的公认,其稻米质量确实安全放心,虽然还有60多亩稻谷没有开镰,但2万多公斤稻谷已预售一空。梅伟东向笔者介绍,为进一步发挥惠农政策优势,将继续流转农田80多亩,扩大种植特色红米规模。

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发展农村事业,吸引外流人才返乡,鼓励乡贤参与乡村建设,为传承农耕文化提供人才支持。要培育地理标志品牌,挖掘其文化内涵;发展...

近年来,庐江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乡村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打造一村一...

年份 种植面积 产量 收入
2015 62.5亩 无数据 无数据
2016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2017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2018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2019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经过对景宁县浮亭岗村大力发展特色红米种植,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的描述,不妨看看红米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农耕文化新篇章的情况。

景宁县浮亭岗村大力发展特色红米种植
红米种植的兴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据了解,景宁县积极引导惠农政策的落实,实地验收种粮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5户,种粮面积达1230亩。预计明年种粮大户会有所增多,流转种粮面积也将随之扩大。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