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海参病害频发,影响海参养殖产业

一、项目概述

海参池塘和围堰养殖面积万余亩,年产量吨左右,产值超过亿元。近年来,海参养殖业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池底环境老化恶变导致的海参病害频发,给海参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海参池底环境老化恶变成为海参病害防控的关键。

海参病害频发,影响海参养殖产业
二、海参病害频发的原因
序号 原因 具体表现
1 盐度过高 ⑤盐度过高水环境较差,有机质丰富换水量小,海参体质弱的圈容易爆发纤毛虫。
2 水环境较差 ④参圈起泥皮和圈底起气泡,圈底水草死草过多,滩底发黑发臭等。
3 感染性病害 1. 感染性海参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4 烂皮病 2. 刺参烂皮病的防治。因为刺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病害也随之而来,其中以烂皮病危害最大。
5 海参养殖技术落后 海参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我国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海参养殖还处于发展阶段。

①保持水质清洁卫生,注意排污和换水。

②加强池塘的通风、保温和防寒措施。

③定期检查池塘的水质和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④调整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放养。

⑤加强海参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四、案例分析

以我国辽宁刺参养殖为例,通过实施以上防控措施,养殖户的损失率降低了30%,病害发生率降低了50%,养殖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海参病害频发,影响海参养殖产业,需加强防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海参病害防控新策略,保障养殖产业安全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⑤盐度过高,水环境恶化,有机质丰富但换水量小,海参体质较弱的养殖圈易爆发纤毛虫。

海参病害频发,影响海参养殖产业

海参养殖需冷思考——大连海参产业调查 中国农业网2004年7月16日信息来源,海参养殖需冷思考对大连海参产业进行调查。海参养殖是整个海参产业发展的中间环节,养殖水平的高低和防病能力直接影响着产业效益。

④参圈起泥皮和圈底起气泡,圈底水草死亡过多,滩底发黑发臭等。

海参病害防治策略 1. 感染性病害:海参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防治策略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卫生,注意排污和换水,加强池塘的通风、保温和防寒措施,定期检查池塘的水质和海参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目前辽宁刺参的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其中以池塘养殖和箱式养殖为主,发病月份为3、4、5、6、7、10月,主要病害是弧菌。

水质管理 ③今年雨水少,局部地区圈水盐度37‰左右,外潮水盐度32‰左右,换水时要先进后排,少进勤换的原则将盐度降下来,尽量减轻盐差局部突变过大的应急反应,如圈水盐度过高越冬的风险性就会加大。

保苗环节 保苗是海参养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池塘和大棚等保苗方式,养殖密度较大,投喂后残饵粪便不能及时清除,致使水体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影响海参苗种的生长。

王磊、王玲、孟霞、刘丽因为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价格的调控下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养殖的过速发展不科学运作,最终造成病害问题愈加严重,成为造成养殖户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也对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病害防控新策略 可极大减少刺参发病的机率。2.刺参烂皮病的防治:因为刺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病害也随之而来,其中以烂皮病危害最大,成为影响刺参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病又叫化皮病,溃烂病,从稚参、幼参到成参均可发病,稚参、幼参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参,主要在夏季高温季节发生,具有传染性。

海参养殖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海参养殖过程中,应对不利因素的措施包括北方沿海地区开辟围堰,海参养殖迅速成为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繁养品种之一,烂皮、黑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上问题都会导致海参腐皮综合症,严重的会造成大量损失。建议 调节稳定水质,定期做好底质改良,再做好水体消毒的同时增强海参的体质也是重要环节。

海参养殖环境改善 ①海参经夏眠后,自身能量消耗很大,由于高温时期参圈底热导致吐肠化皮的参圈,海参一直处于亚健康及圈底质处于不良状态。海参底栖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的出爬及生长。

②水温快速下降,从32度降到15度,一个月近15度的温差。纤毛虫通过摄食海参体表的粘液、表皮细胞等,导致海参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海参死亡。

绿色防控策略 因为我国全面建设生态社会和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要求,在病害防控过程中要以绿色生态防控为主线,强化重大病害的预警预报技术开发,研发中草药、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