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解决苗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问题

泥鳅,作为水中人参,以其广泛的分布、强大的抗逆性和易养殖的特点,在农业养殖领域备受关注。只是,苗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本文将详细介绍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帮助养殖户解决这些问题。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解决苗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问题
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苗种投施
项目 内容
放养时间 每年5月
投苗密度 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
分塘密度 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
试水 放养前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水温 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
病害防治

前期培育阶段: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饲养管理

放养前准备: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满足泥鳅苗开口饵料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来的泥鳅苗吸收卵黄的营养,在卵黄消失后的两个月内,主要以水中的轮虫和水蚤为食。

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通过以上详细介绍,相信养殖户对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相信泥鳅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一定会有所提高。

高效泥鳅苗种培育:突破成活与生长挑战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解决苗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问题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建议在1500尾至2000尾/平方米。在放苗前,需进行试水,确保水体毒性已消除。放苗时,注意容器内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超过2℃,若使用充氧尼龙袋运输,应在放苗前进行“缓苗”处理,使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

具体案例分享

某养殖户在应用此方法后,泥鳅苗种成活率从原来的30%提升至80%,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该养殖户表示,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细的操作,泥鳅苗种的培育效果显著,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未来展望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泥鳅苗种高效培育方法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泥鳅养殖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