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培育技术,关注泥鳅幼苗生长环境与饲养管理
泥鳅苗种的培育,首当其冲的是养殖环境的选择。一个适宜的环境,不仅能提高成活率,还能促进泥鳅的健康生长。
环境条件 | 具体要求 |
---|---|
水源 | 充足、清澈、无污染 |
水质 | 中性或微酸性,适宜水温15-30℃ |
土壤 | 中性或微酸性,松软泥土 |
光照 | 充足,避免直射强光 |
在鳅苗下塘前,清塘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清整池子,堵塞漏洞,确保池水不渗漏。
晒池5天,池底呈白色。
鳅苗下塘前7天,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和野杂鱼等。
饲养管理是泥鳅苗种培育的关键环节。
前期培育:每亩施100公斤发酵后的有机肥,培育饵料生物。
中期培育: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如糠饼、菜饼、麦麸及菜叶等。
后期培育: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四、案例分析某养殖户,通过采用科学的泥鳅苗种培育技术,其泥鳅成活率提高了15%,产量增加了20%。
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严格按照清塘消毒流程操作。
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泥鳅苗种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环境、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关注泥鳅幼苗生长环境与饲养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泥鳅苗种培育:环境优化与高效管理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合作养殖泥鳅,零定金先养后付,培训养殖技术,补贴20W,送增氧机、送摄像头、送养殖桶等致富好项目,咨询免费送1万尾泥鳅苗。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1、清塘消毒:泥鳅苗下塘前15天左右,清整池子,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排干池水,晒池5天,池底呈白色。鳅苗下池前7天,进水10cm,用生石灰100-150kg/667平米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野杂鱼等。此环节很关键,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
培育池以50~100平方米的小土池为好,黏土或壤土土质。若无如此小规模池塘,可在较大池塘中网圈一块面积。环境条件方面,泥鳅养殖属于水产养殖,泥鳅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养殖池应修在环境好、水源充足、水质好、可以方便排水的农田上方缓坡。
试水和拉网在泥鳅苗下塘前1天,要进行试水,以检查池水中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用容器取池中的水适量,将待试的正常鱼苗放入其中,观察8小时看其活动是否正常。有条件的还可以拉网以清除池中可能存在的少量蛙卵,小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
近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常出现供给不足。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养殖场地应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宜,要求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饲养3-5天后可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
育苗池培育育苗池培育泥鳅苗可选用稻田中的鱼溜,或其他水池作培育池,最好进行专池培育,这样易管理。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40平米为宜,水深保持在30-40cm厚的松软泥土,以利泥鳅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饲料如水蚤和枝角类等。
放养前的准备放养时间一般在五月份上中旬。投放密度为1500—2000尾/平米,条件好的可以稍加大密度。将运输来的鳅苗在上风处缓慢放入网箱内,注意不要把水搅浑。放养时袋内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要小于2°C,为避免应激性,可将尼龙袋置于池内水面20分钟,使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再将苗放入暂养池,暂养半天后再入池。待鳅苗活动正常后,喂一些熟蛋黄水。尽量放养同规格的鳅苗在同一个池中,以免相互残食。
养殖在泥鳅养殖技术中,泥鳅苗管理对泥鳅产量影响很大。泥鳅苗成活率低原因之培育池条件差。有些养殖户不重视施肥培水,或施肥时间与泥鳅苗下塘的时间衔接不当,泥鳅苗下塘后因缺食被饿死或生长不好。
苗种池的选择与建设苗种池的选择要点如下:苗池施肥后会出现大型枝角类,这些蚤类会对鳅苗造成一定危害,但采取加大施肥量后,加速了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可以抑制水生杂草的生长,同时为鳅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水质培养泥鳅苗下池前4-5天,向苗种池注水30cm,进水口要用120网目的筛绢布过滤。同时施放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培肥水质,以便能为鳅苗及时提供天然饵料,提高鳅苗的下塘成活率。此环节必须做到位,这是提高鳅苗成活率的技术关键,否则会影响到鳅苗下池后开口吃食,降低成活率。
养殖池的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农药等污染。进排水方便,要求进排水系统分开。底呈中性或弱酸性。养殖场周围环境安静,供电设施正常。
苗种培育管理,均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配备专人管理,每天检查防逃、吃食情况;2、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注意防止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肠呼吸,在此之前往往会因氧气不足而造成鳅苗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