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如何科学养殖雏鹅
怎样提高雏鹅成活率就成了养殖户所密切关注的问题。科学喂养雏鹅在接进育雏室后要及时潮口,水温应控制在20℃左右,并抓住几只雏鹅将其喙浸入饮水器内,刺激其学会饮水,之后其他雏鹅就会模仿饮水。
春季气候寒冷,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瘟和小鹅流感。
三、精细饲喂雏鹅出壳后由于运输和环境的变化,最好在1日龄~3日龄雏鹅的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每千克水中加1克。初生雏鹅及时开食,有利于提高雏鹅成活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日粮配合一定要精青结合,雏鹅的饲料包括精料、青料、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等。
四、温度控制日龄 | 温度范围 |
---|---|
1日龄-5日龄 | 25℃-28℃ |
6日龄-10日龄 | 23℃-26℃ |
11日龄-20日龄 | 20℃-24℃ |
21日龄以后 | 17℃-20℃ |
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头两天喂4次-5次,4日龄-10日龄饲喂次数增至5次-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11日龄-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次-5次。
六、疾病防治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七、放牧时机放牧要适时,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进行。放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雏鹅的状况,避免因天气变化或疾病导致雏鹅死亡。
因此,要提高雏鹅成活率就要考虑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卫生许可证》和检疫合格证的种鹅孵化场选择雏鹅。鹅的抗病力相对较强,常见病比较少。但是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新型病毒性肠炎三种病对雏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在许多省区都有这些疾病发生的报道。
食用冬鹅能祛风湿,益筋骨,所以冬鹅售价较高,把好饲养技术关,提高冬养雏鹅的成活率,是提高养鹅效益的关键。育雏准备进养雏鹅前半个月,对鹅舍,饲养场进行彻底消毒,可用10生石灰水或5漂白粉水交叉消毒,饲养用具,饲养盆。
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拨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
谈完冬春季节,如何科学养殖雏鹅,提高成活率?,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冬春鹅苗养殖攻略: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1、选种与育雏环境
2、科学喂养与饮水技巧
温度是育雏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育雏阶段,温度应分别控制在25℃-28℃、23℃-26℃、20℃-24℃和17℃-20℃。某养殖场通过精确控制温度,使得雏鹅在舒适的温度下生长,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分群管理对于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某养殖场采用按强弱分群的方法,避免了拥挤,降低了死亡风险。同时,他们通过定期清扫圈舍、更换垫草、消毒料槽等措施,有效预防了小鹅瘟和小鹅流感的传播。
综合管理是提高雏鹅成活率的关键。某养殖场通过上述措施,使得雏鹅成活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养殖技术,为我国鹅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